close

正念生活的藝術 ()   涅槃就在當下

當我們學習處裡我們的煩惱我們就在學習生成涅槃的片刻

涅槃這個詞源自古印度的鄉下方言。在當時的農村,每天早晨母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生火為即將到田裡工作的家人準備早餐。她會把手伸至前一晚的灰燼上,看看是否還有餘溫。如果有的話,她只需再添一些稻草或細枝條,就可以重新燃起火苗。但若火苗已經熄滅,灰燼完全冷卻,把手伸入灰燼中會覺得清涼舒爽。

佛陀用「涅槃」這個詞形容痛苦的火焰冷卻後那種令人愉悅的經驗。我們許多人正在貪愛、恐懼、憂慮、絕望或悔恨的火堆中燃燒著。我們的憤怒和嫉妒,甚或我們對於死亡和失去的看法,都會在我們內心熊熊燃燒。但是當我們轉化了我們的苦痛,除去錯誤的知見,我們自然就能夠觸及令人神清氣爽的寧靜。這就是「涅槃」。

我們的苦痛和涅槃之間是息息相關的。若我們未曾受苦,如何覺察涅槃的寂靜?沒有受苦,就沒有從苦難而來的醒覺;正如沒有燒紅的煤炭,就不會有冷卻的灰燼。受苦和醒覺是一起的

涅槃不必是什麼偉大的東西不必是我們需耗費一生修行希望有天可以體驗到的東西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能觸及涅槃的片刻假設你正打赤腳走路你意外踩到荊棘十幾根刺插入你的腳你立刻就失去了平靜和快樂但是只要你能夠除去一根刺接著另一根你會開始感到放鬆——你有了些許涅槃。你除去的刺愈多,得到的解脫和平靜就愈大。相同地,卸下苦痛就是涅槃的臨在。當你察覺、擁抱和轉化你的憤怒、恐懼和絕望,你就開始體驗涅槃

佛陀教導我們以我們這個身體享受涅槃。我們需要我們的身體,我們需要我們的受想行識,為的是觸及涅槃。因為我們以人類的身體活著,我們才能夠經驗火焰冷卻和生成涅槃的片刻。當我們冷卻憤怒的火焰,理解它的根源,憤怒就轉化為慈悲,這即是涅槃的體驗

透過當下這一刻與歷史維度深刻接觸,我們能夠觸及究竟。歷史維度和究竟維度並非分別的存在。當我們從究竟的角度觀看現象界,我們會看到若無死,即無生。如果沒有煩惱,就不可能有快樂。它們相互依存而顯現。誕生和死亡僅是歷史維度的概念,並非實相在究竟維度的真實本性。在究竟的維度裡,無生無死,無煩惱無快樂,無來無去,無善無惡。當我們放下所有的知見和概念,我們便觸及了實相自身的真實本性;我們觸及了涅槃。

涅槃是究竟的維度它是熄滅和放下所有的想法和信念。諦觀空性、無相、無願、無常、無貪和放下,有助於我們進入實相的真實本性。深觀我們有形的身體和現象界,我們就能觸及涅槃,也就是宇宙的真實本性。我們體驗到平安、快樂與自在無懼。我們不再害怕生與亡、有與無。我們不必到遠處尋找涅槃,它是當下這一刻我們的真實本性。你無法從自身中除去究竟

許多人誤以為涅槃是指我們死後進入的一種至樂狀態或是一處地方這是相當誤導的認知會產生許多危險的誤解這像是說當我們活著時無法觸及涅槃為了到那裏去我們必須死去佛陀從未認為涅槃等同於死亡涅槃與此時此地的生命密切相關將涅槃定義為一種「永恆的死亡」終結了輪迴——這是對涅槃奧義的嚴重誤解永恆死亡的想法依然陷於有與無生與死的觀念但實相的本性是超越所有這些概念唯有當我們活著才能觸及涅槃

根據佛陀的教法和生平故事我們知道他經歷苦難重點在於他知道如何經受苦痛他的醒覺來自受苦他知道如何運用苦痛親證醒覺所以我們不應該認為因為我們感受得到身為人類的煩惱與苦痛所以我們無法得到平靜無法觸及涅槃醒覺與苦痛總是相伴。如果你從苦痛中逃開,就絕不可能得到醒覺。因此苦痛不是問題,我們需要的是學習如何面對它。醒覺可以在受苦的心中被找到。因為火焰的轉化,我們觸及了涅槃的清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青松讀書會 的頭像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