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學習札記分享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們可以將意識視處理外在資訊的系統,但誰在控制意識呢?心理學家認為注意力或說精神能量是受自我」支配的。意識的核心就是自我」,本身就是意識部分自我跟一般的資訊不同事實上,它包含了進到意識裡的每一件事物,所有記憶、行為、慾望與痛苦,更重要的是,這個自我還代表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建立起來的目標層級自我」是意識中最重要的元素,因為在象徵性上,它代表了意識裡的所有內容,以及它們的相互關係。

自我本身就是意識的一部分,而且從來沒有偏離注意力的焦點;意識並不是一個線性系統,而是互有因果關係的循環;所以我們一下子說自我可以主導注意力,一下子又說注意力決定自我;注意力可以塑造自我,而自我又可以支配注意力。自我是意識的內容與目標的總和,而自我意識的內容與目標又是反映注意力支配的結果。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慈悲道場頂禮金山御製梁皇寶懺~ 累進功德               2016.08.07 明淨寺 天真整理

經書頁碼對照~白馬書局「金山御製梁皇寶懺」國語注音版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小倉 廣
出版社:遠流
內容:介紹阿德勒心理學
阿德勒與佛洛依德、榮格,並稱心理學界三巨頭,且有「自我啟發之父」的美稱,但知名度卻不高。作者從阿德勒與其門生、徒子徒孫的話語中擷取了100句,涵蓋情感、家族、教育、生活型態、勇氣等種種層面,超譯(解說)了阿德勒心理學,是一本容易閱讀的入門書。


容易閱讀的原因有二:
一、用詞淺顯明快,理所當然就順過去,感覺就像一般的勵志書籍。
二、雖然沒聽過阿德勒,但書中介紹的理論卻不陌生,絕大多數都接觸過。(作者認為阿德勒對現代心理學貢獻良多,但他的學說都成了別人的成就。)

我認為阿德勒心理學是一門積極的心理學,他不問「為什麼」,而是強調「做什麼」。追究「為什麼」只能解釋目前的現象,而「我現在能做什麼」才能改變事情的結果。一切取決於自己,是「我」決定對事情做何反應。同樣遭遇重挫,你可以選擇一蹶不振,也可以決定浴火重生。
俗云:「人是情感的動物」,似乎人是被情感驅使的。但恰恰相反,情感是人為了達成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此為阿德勒的「目的論」及「使用心理學」。
情感是由生活型態而來。我們從小嘗試各種策略----乖孩子、優等生、病弱兒、搗蛋鬼----以獲得成人的認同及注意,從而形成了我們的生活型態(性格)。而情感是生活型態的排泄物。阿德勒認為控制排泄物沒有意義,要修正產生這種情感的認知,方是釜底抽薪之道。(例如路人擦肩而過時對你噗哧一笑,你產生「竟然嘲笑我」的「憤怒」情感,但更深層的認知也許是「大家都討厭我,沒有人會善待我。」)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六月法敘,師兄姊們在師父的引領中,各自分享佛法生活化實踐進度。下課前,有位剛從職場退休新加入的夥伴,感慨地說:「一把年紀了才要開始,感覺遲了,晚了,來不及了!」師父問:「是這樣嗎?」我回答:「活到老,學到老;有開始總是好的。」理智雖如此,但我自己心中也偶有與佛、與師「相識恨晚」之憾!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一則連環圖畫 -- 別輕易鋸斷你的十字架:

幾個人扛著十字架前行,其中一位覺得十字架實在太沉重,忍不住祈求:「上帝啊,這太重了,麻煩切掉一些吧!」上帝如了他的願。走著走著,他還是覺得沉重無比,於是再次祈禱:「上帝啊,麻煩再切掉一些吧,這樣會比較好拿啊!」果然上帝也應許了,他滿懷感恩:「上帝,真謝謝你!」一路吹著口哨,輕鬆前行。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次法會,師父以善財童子的參學勉勵與會蓮友信眾,我心中起了好奇:

善財如何參,如何學,參了那些善知識,得以如此成就?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整理每週一的佛法課程筆記,看到去年一段紀錄。

師父說「因緣果報的正觀」時提到,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