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恩普專欄 (44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心理痛苦是人類發展過程中一個無法跳過的階段:每個人都經歷過,也完全符合人性。正因如此,比約恩說,我們會相信那些自我傷害的念頭,那些讓你我的生活變得艱難沉重、紛繁複雜的念頭。

心理痛苦源自何處?我們人類經歷的大多數心理痛苦,都是自願和自己造成的。這是佛陀最偉大的一個發現。無論是顯意識還是潛意識來說,我們的內心某處都明白,生活中的很多困難都是由我們自己的想法造成的。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曼特羅,即語音冥想,是梵文,類似冥想期間念的咒語。

比約恩說,在道場,每週一次,會舉行通霄冥想。雖然時而也會穿插吟唱和頂禮,但幾乎整晚時間都是在靜默冥想中度過的。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約恩非常喜歡聽故事。接下來,他將跟大家分享兩個他喜愛的故事。

第一則是關於某人爬山的故事。某人爬山爬到了半山腰,由於山勢陡峭,山路又窄又滑,他一個不小心,腳底打滑竟從山崖邊跌了下去。他伸出雙臂,拼命想要抓住什麼。神奇的是,他成功地抓住了一顆從岩石上水平伸出的小樹,就這樣掛在了樹上。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約恩決定出家,選擇在泰國的國際叢林道場修行。他決定出家時,其中的一個渴望就是:他終於可以獨處,徹底享受一人的清靜了。

他到了國際叢林道場之後,這才發現,他的這個想法不得不有所改變,他清楚的意識到,他加入了一個全年無休的群居團體。而這個團體的成員,則是一些他所見過的最古怪的人。他說,他不但無法獨處,很明顯的,社交訓練勢必成為他出家生活的一部分,這是他之前完全沒有料到的。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約恩在泰國的國際叢林道場修行,這個道場的創辦人,就是知名的阿姜查大師。有一次,阿姜查坐在道場外叢林中的一張小竹榻上,四周圍著僧尼,他拿起一把砍刀,舉在面前,說了這樣一段話:「你們知道嗎?從某種程度來說,我們的心智就像是這把刀,想像一下,如果我不斷地使用這把刀,切塑料、混凝土、玻璃、金屬、木頭和石頭,那麼刀很快就會變鈍,無法有效地完成工作。反過來,如果我讓刀在鞘中休息,只在砍柴或砍竹子的時候使用,那麼這把刀就會長久保持鋒利,能夠快速而高效地完成工作。」

比約恩說,他喜歡這個比喻。為了讓自己的心智最有效地發揮作用,達到如我所願的敏銳和高效,不時的休息是必須的。在西方世界,尤其是在商界,人們總是說,聰明才智可以勝過幾乎所有一切,他們極力強調理性。然而,我們所擁有的,不僅僅是理性。除此之外,我們還擁有另一種獲取知識和做出決定的方式。我們擁有般若時刻,也就是佛教徒所說的「智慧」。在他們眼中,冥想和智慧之間存在著明確、緊密的關係。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6歲時,比約恩到泰國北部的一家道場,參加為期一個月的英語冥想課。但只過了四天,他受不了冥想時出現的種種瘋狂念頭,就逃出了道場。

離開道場那晚,他坐在清邁市中心,拿著一瓶紅酒,心中納悶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他說,他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冥想為甚麼會這麼困難?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約恩說,在我結束出家生活回到瑞典之後,一家報紙對我進行了採訪。記者問我:「在作為森林派佛教僧侶的十七年中,你學到最重要的東西是甚麼?」

他向內觀照,不久,答案便從內心某個靜謐之處浮現而出:在這十七年夜以繼日的精神訓練中,我最珍惜的收穫在於,我學會了不再盲目相信自己的每一個念頭。這就是我的超能力。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1月,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的辭世,讓全瑞典人落淚哀悼。《我可能錯了》是比約恩人生的最後一本書,在2020年一出版就造成轟動,成為暢銷書冠軍。

26歲事業有成的比約恩,在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在森林寺院中,他被授予了稱號Natthiko──意思是「在智慧中成長的人」。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背離自然也即背離幸福——約翰遜

最後,吉美.廷禮特別提醒我們,幸福必是全體的共榮共生,而不該以傷害其他生命或環境的幸福來達成:「身而為人,真正的發展必須朝向不傷害共同享有地球的其他物種,朝這樣更大的精緻化來轉變。」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幸福的,因為我愛,因為我有愛。——白朗寧

這本書的內容重點在提出一個邁向發展均衡與全體幸福的途徑。它的基本理念是:確信人類依其自然本性必然會追求幸福,這也是每一位國民最重要的渴望。群體的幸福需要運用社會、國家、甚至國際組織的力量來共同推動,但真正要為個人幸福負責的,還是在於每個人自己。真正的幸福必然是源於觀照自心最深層的自在,對自己越慈悲,才能真正對這個世界慈悲;自身具足幸福的願景,才能創造自他及環境圓滿的幸福。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只有整個人類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狄慈根

吉美.廷禮說:「我們必須了解,幸福是一種心靈狀態。每個公民必須各自有自覺地刻意追求,然後希望能達到幸福,並讓自己一直保持這樣的心態。它不是政府可以提供給人民的服務或善行。政府或國家能做的是創造一個環境,持續支持所有的人民能夠追求幸福。由此產生的集體利益就是所謂的國家幸福力(GNH)。」GNH提供了一個整體的,全面的和人性的發展途徑。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有一天,我能夠對整體的公共利益有所貢獻,我就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果戈里

有鑑於GDP造成的負面影響,以GDP來衡量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實在有著太多不足之處。不丹在1970年代就開始倡議GNH的理念。這個提議,可以想見的,在當初引來多少嘲笑的目光,被認為是多麼不切實際的夢想。然而,經由持續不斷地努力,聯合國終於在20117月,正式通過了不丹所倡議,將「幸福」納入人類千禧年發展的目標。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類之所以感到幸福的原因,並不是身體健康,也不是財產富足;幸福的感受是由於心多誠直,智慧豐碩。——德謨克里特

擁有財富,是人生幸福的指標之一。追求財富,也是許多人的人生動力。財富從最初作為生活的保障,到如今成為一種生活樂趣,如何以最小的投入,創造出最大的產出,考驗著我們的智慧與耐心。吉美.廷禮說,財富在我們的人生佔有如此重要的角色,以至太多人誤將財富和幸福畫上等號,誤以為擁有財富等於幸福的人生。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活在世上不是為自己而向生活索取什麼,而是試圖使別人生活得更幸福。——奧斯勃

幸福是什麼?之前讀過一本有關「幸福是什麼」的書──《幸福是什麼:不丹總理吉美.廷禮 國家與個人幸福26講》。本次的讀書心得就來介紹這本好書。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度瑜伽大師維拉沙南達說:「上帝活在愛的經驗裡。愛是上帝的居所。對自己、對別人、對動物、空氣、樹木、星球的愛。對愛的經驗本身的愛。當你愛,你把自己帶到上帝的旁邊。你知道,上帝對宇宙、對你有什麼感覺。你進入了上帝的居所。」

唯有帶著愛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勝利。唯有去愛,才能成為上帝要我們變成的模樣。愛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它與生命的最高目的產生共鳴。因為這個緣故,它永遠是正確的選擇。無論順逆,你永遠可以選擇去愛。你永遠有自由去愛。這是最大的自由,沒有人能奪走它。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若你沒有用每一個細胞去愛人,

你怎能冀望了解你所愛的對象?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情的終極目的是,讓我們成為更有愛心的人。讓我們看清自己──看到自己缺乏愛心的地方,藉此幫助我們成長。安吉麗思博士說,你所愛的人像一面鏡子:他們迫使你看清自己一切沒有愛心的地方,然後他們拉著你,讓你學會多愛一點。

安吉麗思博士說,花點時間,想想你所愛的人有哪些特質,讓你覺得可憎、討厭、恐怖、不可愛。想一想,它們可能是你自己的具體表現。你無法接受自己的這些特質,因而拒絕它們、壓抑它們。你對這些人的反應愈強烈,愈可能表示他們擁有的那些特質是你的一部分,是你隱藏在心底的個性或是你沒有卻想從對方身上得到互補的。你從他身上看到的特質,大多是從他的心靈鏡子映射出來的你自己。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情是最好的教室。在裡面,你可以學會最重要的人生功課。你所愛的人就是最好的老師。為什麼呢?因為你所愛的人能深深地影響你。他們能觸及你的心靈,深入探索,推動你,讓你更有效地面對你的問題。他們往往帶來最大的挑戰,教會我們最嚴酷的功課──因為我們讓他們進入自己的心。他們可以滲透我們的心靈,悄悄穿越我們的保護膜,抵達最脆弱的核心,看到我們的恐懼與渴望。一旦到了這裡,他們就展開他們被「僱用」(被我們僱用)的任務─幫助我們察覺自己有哪些必須治好的情緒創傷,必須修正的錯誤信念,必須改變的不健康的習慣

我們所愛的人如何教導我們?安吉麗思博士說,這種教導往往不是坐下來,耐心說明你該怎麼變成一個更有愛心的人,或是平靜地指出你需要改進的地方。它是藉著言語或行為,讓你很難去愛他們,或是愛你自己。他藉著種種行為,挑戰你的能力,暴露你的弱點。它讓你看到自己的軟弱,把你拉離自己的核心,來幫助你成長。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在尋找魔力,期待它是不尋常的東西,或是比你強大的力量,

你可能永遠不曉得,它就在你身邊。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吉麗思博士說,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把一生當中大部分的時光用來蒐集我認為美麗的「盤子」——完美的事業、完美的感情、完美的家——然後,我拚命讓它們一起轉動,祈求一個盤子也不要掉到地上。當然,我失敗了。對我來說,每次有個盤子要掉下去時,我都覺得好像自己做錯了什麼。我內心的平安和滿足狀態會產生動搖。

基於生活上的一連串挫敗,帶給她深刻的領悟。讓她看到:生命的目的有一部分就是要這些盤子掉下去,好讓我們凝視滿地破碎的自我,學到終須面臨的功課。她終於得到更深一層的了解:我的最重要的關係,這種關係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就是跟生活本身的關係。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