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恩普專欄 (4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到目前為止(「是有」),我們的直覺活潑而健康。我們跟隨靈感和靈的動機,做出決定,從心做出行動,在身得到結果。但是在創造循環的下行階段,會存在一個成功的陷阱,也就是說,我們很可能會被以往的成功經驗困住。

潘妮說,在現實的世界中,我們過於重視實質垂手可得的東西,以為脫離做和有的世界就代表失去、失敗,甚至是毀滅。當環境改變了,我們卻根本不考慮回到「是」的狀態,重新開始。反而陷在「做←→有」的反覆循環中,為了保持同樣的結果(有),就去改變做的方式,想把事情做得有所不同,想要維護既有的結果;這樣逆流而行,不但耗費大量能量,更與真正的自我失去連繫,阻塞了自己的直覺。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完整的生命是「身.心.靈」合一的。 當一個人的身心靈能量和諧,便會自然的充滿精神及感到喜悅;而當我們忽略或無視其中之一,便容易產生分離、焦慮感與疾病。這三者均衡的狀態展現,顯示出了生命的本質。

「我們試圖在身心靈三者中,找出生命的解藥。」潘妮說,用「身、心、靈三位一體」的概念,來看待意識的運動,我們將更了解自己的感知如何創造了我們的現實。創造的過程,其實是直覺過程的同卵雙胞胎,如果我們熟悉所有創造循環的三個階段,並能在其中流暢運動,將能幫助我們直覺的流動。要創造出任何事物,我們的意識必須經歷三個階段: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大多數的經驗都是無意識的。有意識的只是少數。你未察覺出這個事實,是因為你只認定有意識的才算是經驗。要習慣去察覺無意識。」尼薩伽達塔

潘妮說,當你集中注意力,會發現自己持續在兩種觀點之間擺盪。一分鐘前你認知到實在的物體,下一分鐘的心思則盪到空無的空間;你的專注力會全然投入具體的任務,接著下一段時間又會分心。你在某些時刻感受到愛與超意識,下一刻你又被焦慮和潛意識的「你說的沒錯,不過……」所盤據。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書作者進一步解說意識潛意識和超意識,以及它們與直覺的關聯。

意識是自由意志和選擇的載具,形塑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認同的態度與觀念,決定了我們表現出來是哪種類型的人。幸運的是,導引的來源只有兩種選擇或觀點。你可以選擇朝向超意識或潛意識,直覺會從你認同的來源湧現出來。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直覺是怎麼出現的? 潘妮說,直覺不只是靈光一閃、被缪思附身,或是直接掌控無限的知識。直覺的過程最多是讓你平常的意識更加清晰、明確,引領你進入自己神性本質的驚異體驗。直覺和我們的心靈意識有直接的關聯。是我們的超意識和潛意識在導引直覺。

潘妮說,每個人都有三種心靈。心理學把意識分為三個部分:潛意識、意識、超意識。這三者大致對應形上學中相同觀點的術語:身、心、靈。超意識和潛意識其實就是感知世界的經驗或環境,也是不同類型記憶的儲藏庫。在另一方面,意識是覺醒和選擇的一個流動的點,它不包含記憶。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功通常只在一念之間。」 法蘭克泰格

「訊息」是通向更大更多知識的入口,訊息有時候可能以奇特而不合邏的方式出現。如果我們只死守著邏輯,便只會用到自己認知能力的極小部分,有些科學家說只有10%。相較於我們直接的直覺認知、啟發及智慧,左腦的感官認知顯得平板而無趣。本書作者(潘妮)相信,直覺是我們其餘90%的腦力。透過直覺,我們能掌握更大的視野,把自己以及與自己有關的所有訊息,連結到超乎自身之外的事物,明白這些人事物的同步性或稱共時性,指有意義的巧合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不只透過兩個眼珠子去看,而是透過直覺的眾多眼睛去看。有了直覺,我們就像夜晚的星空,透過成千個眼睛凝望世界。」克萊麗莎埃思戴絲

什麼是「直覺」(Intuition),它如何作用?有時候用直覺不是什麼來解釋反而比較容易。它並非理解事物的頭腦,它並非電腦運算a+b+c=d的過程,它不用電腦計算的邏輯法則。直覺並非小我人格;它並不作用於形式和結構的世界。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的讀書會專題主要取材自《不思考就得到答案》(The Intuitive Way)一書。

《不思考就得到答案》作者潘妮.皮爾斯(Penney Peirce)是享譽國際的直覺開發大師、深受歡迎的作家。她培訓專業的直覺發展講師,活動範圍遍及美國、日本、南非、南美洲與歐洲。潘妮說,直覺是一套有條理的認知生命的方式,不受年齡的影響,在任何年齡都可以完全啟動。只要對自己的身心靈給予同等的認同,我們的直覺將會立即開啟。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之前的論述和說明,我們可以了解所謂的生命法則,其主要的作用在喚醒與連接自己內在的神性(或稱靈性),藉由認識自己、認識生命而去接納自己和擁抱生命,找到真正的自己,知道自己此生所為何來,身心靈自然就能統合成為一整體,由靈性作主,就能放下身心的重擔,轉為積極與正向的心態,為自己的生命成長負起完全的責任,也就是能夠知行天命。懂得並善用信念造成實相的心法,就能發揮靈性的力量來圓滿這一生。所以也有人稱「生命法則」為「靈性法則」。

探究生命法則,首先要了解生命的緣起和演化──「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以及「尊道而貴德」(「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生命就能自然發展演化。回到心的源頭,認識自己,將自己生命定調之後,還要進一步認識我們所身處的自然與社會環境的特性。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信念造成實相」是新時代賽斯書中最經典的概念,「信念造成實相」是「一個人自己的思想與信念,創造出自己的命運和世界。」

所謂新時代,指的就是新人類,新意識。新意識所強調的,在於個人意識的覺醒。在新時代的思想中,最經典的概念就是賽斯所說的:「你的信念,創造出你自己的實相」。也就是說,你自己的思想與信念 ,創造出你了自己的命運、你的世界。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失落的幸福經典》中,曾多次提到人類社會的一個主要特質,諸如好與壞、善與不善、愛與恨、信與不信等等,就是所謂的「二元對立性」;雖然書中的論述多是以此二分性來對比說明,但是並未針對此法則去深究與說明。

「二元對立性」或稱二分法則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奧修在《智慧之書》中說明,生命是相對的,生命因相對的二分性而存在,它是相對二極事物間的律動。你不可能永遠都很快樂,那快樂將會失去其意義;你也不可能永遠都處在和諧當中,否則你將不會覺察到和諧的存在。和諧、不和諧,快樂、不快樂;每一次的喜樂都有其苦痛之處,每一次的傷痛也都有其歡喜之處。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落的幸福經典》這本書中,我們了解:要透過生命法則與自己內在的神性(靈性)連結。人的意志應該要用來支持宇宙意志,神的意志就是要滿足每個人心裡的每一個正確渴望,而人的意志應該用在保持完美的願景,不受動搖。

所以信心是一種在意志上的努力。佛羅倫絲說,當一個人在靈性上覺醒了,他會明白外在的不和諧都可以對應到內在的衝突。人來到這裡就是為了證明神,同時為真理作見證。而證明神的唯一方法就是從匱乏中求得豐盛,從不公平中求得正義。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風能將我的小船吹向歧途,沒有風能改變命運的浪潮。」佛羅倫絲說,每個人都要展現完美的自己。在這世上有一個空間,除了你以外,沒有其他人能為你填滿。這是你的任務,任何人都無法代勞;這就是人的天命!

你將達到的成就,是神聖意識裡的完美構想,只等著你去看見。佛羅倫絲說,既然想像力就是創造力,人必須在成就實現之前,先看到這個完美構想。因此,一個人至高的追求,就是實踐聖靈對他生命的神聖安排。那會是什麼,你可能一點概念也沒有,但或許有些非凡的天賦,就深藏在你之內。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完美的愛沒有恐懼,懼怕的人沒有完美的愛。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剛開始在學習愛。「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佛羅倫絲真愛是無私、無懼的,它會將自己傾注在所愛的對象上,不求回報,因為真愛的喜悅就是來自付出。愛是神的顯現,也是宇宙中最強大的磁力,因此純潔無私的愛會回到付出者自己身上,無須追尋或強求。

但瞭解真愛的人,寥寥無幾。人類的愛既自私、專橫,又患得患失,因此才會失去所愛。嫉妒是愛最大的敵人,看見愛人被別人吸引,想像力就有如脫韁野馬,這些翻攪不已的思緒若不平復,恐懼必然成真。我們可以說,所有的疾病與不幸,都是因為違反了愛的法則。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只會收到自己給出去的。佛羅倫絲人生遊戲是一場有如回力鏢般自作自受的遊戲,人的思想、言語和行為,早晚會回到自己身上,精準得令人咋舌。這就是「業力法則」,梵文稱之為「因果迴圈」——「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

人的欲求具有極大的力量,必須導往正確的方向,否則,混亂將接踵而來。佛羅倫絲有鑑於此,最重要的是第一步,就是要「正確地要求」。人應該永遠只要求聖靈為他安排的事物。人們被告誡:「我的意志將行使,而不是你的。」有趣的是,當人真的能放下個人意志時,反而能讓無限的智慧通過他來運作,並往往因此得到他所渴求的事物。「要靜靜等待指示,看主(生命法則)為你們施行拯救。」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繼「人生是一場遊戲」的宣告之後,本書作者佛羅倫絲辛提出的第一個生命法則是「富裕法則」。她說,《聖經》給人們最偉大的資訊之一,就是告訴人,神會提供一切,人只要開口對神說話,就能釋放出神賦予他權利所擁有的一切。可是,他必須對自己說的話充滿無比的信心。

人的生命道路總是富足的,但一切富足都必須透過人的渴望、信心或所說的話,才會顯化出來。耶穌基督很清楚地說,人必須跨出第一步。「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士說:「這個世代最偉大的發現,就是人類可藉由改變心態來改變人生。」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不是登陸月球,也不是電腦和網路的創新應用,而是人發現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只要改變心態就能改變人生。這個發現讓「人為萬物之靈」有了最有力的註解,也推翻了宿命觀的消極說法。新時代賽斯高靈的核心主張「心念創造你的實相」,就在說明生命中的一切現象都和自己的心念有關。這就是最基本、最核心的人類生命法則。

人活在世上,想要活得順暢,就必須遵守生命法則。許多靈修大師都指出,人生只是一場遊戲,想要玩的盡興,就要懂得遊戲規則,當一個人明白了這人生遊戲的規則,學會如何去玩這場遊戲時,整個生命的運作就變得易如反掌。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找到心的出路,就能成為一個覺醒的、心靈發展成熟的生命。美國靈修大師傑克康菲爾德指出:「在靈性生活中,時候到了,心就會像水果一樣開始成熟、變甜。我們的修行會從青澀、艱難的成長期(尋找、發展、改善自己),轉變成在奧祕中安住,從信賴外在形式轉變為安住於內心。

這種成熟的靈性充滿了喜悅與整合,既是平凡的,也是覺醒的。這種靈效能讓我們在生活的驚奇之中安住,讓神聖之光照亮我們、穿透我們。以下就是傑克康菲爾德大師提出的有關靈性成熟的十個特質: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的出路》這本書是由兩位生死學大師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與戴維凱思樂依據自身長期從事臨終關懷服務的實際體悟,引導我們學習生命的功課,使我們能夠在每一刻都過著豐盛的生活,並展現生命存在的偉大性。

我們來這世上都是要來學習生命的課題,但沒有人能告訴你你的課題是什麼,那要靠你自己去發掘。在這本書裡,作者帶領我們去討論生命與生活,看看站在生死邊緣的人如何看待生命。兩位生死學大師,長年與臨終病人相處,企圖從瀕死經驗,解讀出人生的意義。因為在生命的懸崖邊緣,我們才能把人生看得清楚,在失落的時候,生命與愛才顯現出它的光華盈滿。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前有一位王子,他在踏上人生旅途之前,問他的老師釋迦牟尼佛:「我未來的人生之路將會是怎樣的呢?」

佛陀回答說:「你在人生之路上,將會遇到三道門,每一道門上都寫有一句話,你看了就明白了。我會在第三道門的裡面等你。」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