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內心享有獨處的空間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那意味著存在的自由、行動的自由以及任意翱翔的自由。(用和氣大愛的說法 , 就是回到靈性層 , 自己做主人。)

在日常生活裡,我們極少有獨處的機會,即使獨自一人,生活仍然充滿著各種外來的影響,例如知識、回憶、經驗、焦慮、哀傷、衝突等,這使得我們的心愈來愈遲鈍、麻木,就像例行公事一樣單調地活著。我們有沒有真正獨處過,還是永遠隨身扛著昨日的重擔?(昨日的重擔 , 也就是和氣大愛所說的 :肉體層與靈魂層的習氣慣性。)

如何才能放下心中的負擔 , 讓心靜下來? 克里希那穆提說,空寂是超越意識限制的必要條件,只有空寂才能滋生出良善,也只有自由才能培育出德行的花朵。空寂並不是自我封閉或否定的產物,它是拔除了所有的動機、慾望和目的之後的結果。(用和氣大愛的說法 , 就是持續整理靈魂體,與生命真相連接,客觀地看自己;看到了,心就平了。也就是回到靈性層。)我們也許享有政治的自由,但是內心裡並不自由,因為毫無空間可言。一個人的心中如果沒有廣大的空間,真實的品德就無法運作發展。惟有懂得獨處,不受外界影響,也不被修煉束縛,才能巧遇嶄新的真相

只有內心平靜時才能保持清明,東方的止觀禪定就是為了成就這樣的心智狀態。克里希那穆提說,控制念頭或持咒不外是為了使內心安靜下來,然後才能看清楚問題所在,可是除非一個人事先奠定好基礎,能從恐懼、悲傷、焦慮及種種自設的陷阱中擺脫出來,否則他看不出此人如何能使內心安靜下來。

克里希那穆提說,空寂乃萬般事物之最高境地。 這是最難表達的一種境界,我們之間要想溝通,你不只應該聽懂我所用的每個字句,同時還要在每個當下的那一刻全神貫注,雙方才能在同一層次上交會。如果你只是按照自己既有的知識、喜歡或意見去詮釋我所說的話,或是很費力地想理解這一切,我們的溝通便無法形成。(用和氣大愛的說法 , 靈性層的法是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的 , 無法用言語完全地表達 , 而是感而遂通的。)

克里希那穆提說,一個人如果總想獲取或達成一些什麼,這種拚命奮鬥的態度,對他來說就是人生最大的絆腳石。我們的教育從小就訓練我們去爭取成功,我們的腦細胞也跟著製造出成功的模式,來取得肉體上的安全感,然而成就並不能帶給我們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氣大愛:向外討、向外抓、向外求的。)

在我們所有的人際關係、態度和行為中,我們都需要安全感,但是我們已經認清,根本就沒有安全感這種東西存在。因為從心理的角度來看,沒有一件事情是永恆不變的,因此,沒有任何關係能帶給人安全感。如果你能看透這點,生活態度就會完全改變。當然,我們都需要房子、食物這些外在的保障,可是心理上對安全感的執著,反而使你無法享受到所擁有的外在保障。

這個世上沒有什麼方法、系統、曼陀羅、老師或其他任何東西能夠幫助你平靜。真相是,平靜的心能看清事物,於是心就非常平靜。這就好比看見危險就躲開一樣。看見心必須完全平靜,於是心就平靜了 所以現在,重要的是安靜」這種質素。(和氣大愛:靈性 , 光明的本質。)

空寂是無限的。克里希那穆提說,在這個無限空間、無限安靜的心不會有我」,不會有觀察者」這個中心,所以很不一樣。這種安靜裏面完全沒有觀察者」。這種安靜空間極為廣大,極為活躍,毫無邊界。這種安靜的活動完全不同於自我中心的活動。到了這種境地(其實它沒有到」這種境地,只要你懂得如何看,它本來就一直在這種境地),那麼人類追尋了幾百年的上帝、真理、不可測度者、無以名之者、超越時間者自然就在那裏,不請自來。這樣的心是受福佑的。真理和喜悅是他的。 (和氣大愛:自己做主人 , 隨時,都可以回到本來的光之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青松讀書會 的頭像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