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從何而來?

心,乃造業之本。《正法念處經》云:「心能造作一切業,由心故有一切果。」佛學所謂業,主要指有意識(有心)發起,故說從心起業。

《本事經》卷一佛言:「業自性者,謂或思業,或思已業。」謂思是業的自體,思本身就是業的一種 (意業),業由思所造作,身語業亦由思所動身發語,身語所造業皆由思所發起,內含由思之動發,因此身行語行意行皆是業行(業)。

由心生意起思 故造業的過程可如此說明:意由心生 由意起思 由思造業。

一念心生,基本依五蘊的次第:先根據根境識三緣和合生觸,次生受,次生想,次生思,次生念,然後生起能生煩惱惑業的分別。

思有審慮思、決定思、動發思,由審慮思分別,決定後動發身語意行而造業。《瑜伽師地論》卷一說意識發起身語意業的過程是:先有發起業的審慮思,次生發起業的意欲(決定思),次起功用(動發思),次隨功用而生起身中能造業的風(力量),從此發起身語意業。

《俱舍論》卷三十說身業生起的過程為:「從憶念引生樂欲,樂欲生尋伺,尋伺生勤勇,勤勇生風,風起身業。」謂由憶念樂欲尋思而生的勤勇(決意),為人行為的近因,憶念尋思勤勇,即是思。由勤勇產生身體的動作而造身業。

《優婆塞戒經》分業造作的過程為三:一、方便、做準備;二、根本,專心造業; 三、成已,造業後回憶所為,歡喜不悔。

《大乘阿達摩雜集論》卷七說殺生等業可從五門分別其相:一、事,已成事實;二、意樂,出自自願;三、方便,造業所需要的條件前奏;四、煩惱,造業時的情緒;五、究竟,造業的結果

在本文中論述的是:由思造業,說明了造業的心理過程。佛典中主要述說的有漏業,悉皆由「惑」而起,什麼是「惑」?如何由惑起業?將在下篇中說明討論。

由於思本身是無記,當思與任一善法(信、精進、慚、愧、無貪、無瞋、無癡、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相應俱行之時,所造即為善業;

當思與任一惡法(貪、瞋、癡、慢、疑、邪見)相應俱行之時,所造即為惡業。

當思與無記俱行之時,所造即為無記業。善惡無記皆為思所游履之載道,善法與惡法皆是業道,可通善趣與惡趣。

《廣論》引《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云何為思?令心造作意業,於善、不善、無記,役心為業。」

亦引《瑜伽論》及《俱舍》:「思唯是業,而非業道,身語所有七支是業,亦是業道,思行處故。貪欲等三業道非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青松讀書會 的頭像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