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痛苦是人類發展過程中一個無法跳過的階段:每個人都經歷過,也完全符合人性。正因如此,比約恩說,我們會相信那些自我傷害的念頭,那些讓你我的生活變得艱難沉重、紛繁複雜的念頭。
心理痛苦源自何處?我們人類經歷的大多數心理痛苦,都是自願和自己造成的。這是佛陀最偉大的一個發現。無論是顯意識還是潛意識來說,我們的內心某處都明白,生活中的很多困難都是由我們自己的想法造成的。
從很大程度上而言,我們的心理痛苦並不是由外部事件引起的,而是源於我們內心的心理活動,也就是那些不斷冒出、我們可以自行選擇是否相信的念頭。從這些念頭中,我們的痛苦生發而出。只要我們允許,這些痛苦便會持續存在,不斷壯大。
心理痛苦雖然是自己造成的,但這並不代表它沒那麼痛苦。完全不是如此。但是,學會理解這種痛苦,卻能讓我們通過一種全新的視角審視問題。比約恩說,這就是我們不該相信自己每個念頭的主要原因。
比約恩說,想得出這樣的覺悟並非易事,因為這需要我們具備極大的謙卑之心。我們再也不能把錯誤推託給他人或環境,但是,這種作法也能激發起我們的好奇心:我應該怎麼做,才能用一種不給自己造成太多痛苦的方法,來審視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感受呢?
人類心理的某個層面非常喜歡把一切都歸咎於別人。這種心態一點都不奇怪,我們也無力控制,因為這是我們的小我存在的一個基本因素,再自然不過。在生活中遇到難事,面臨心理壓力時,指責他人也會變得更加容易,因為這讓我們覺得自己沒那麼脆弱。
儘管我們可以用指責他人或環境的作法,來規避我們的心理痛苦,但這些痛苦仍會持續存在,不斷壯大。比約恩說,即使不願面對,我們最終還是要對自己提出這個不可避免的問題:「此時此地我能再做些什麼,讓自己在這種境遇中感覺不那麼糟糕?」
當我們感到壓力、悲傷、孤獨、焦慮、渺小和不足時,這些感覺通常是由我們執著固守、拒不放棄的某些念頭引起的。比約恩說,這些念頭往往都有充分的理由,而且往往包含「應該」這個詞;而在所有這些念頭之中,最傷人的莫過於「我應該有所不同」了:我應該更聰明、更努力、更富有、更優秀……。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永遠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但是,你也可以選擇從這個漩渦中緩緩走出,帶著一抹微笑回應:「謝謝你的建議。我們再連絡。」跟你的念頭揮一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