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約恩在英國的道場修行,之後,他被委以重任,負責處裡道場中需要解決的諸多實際問題。在一段時間裡,這些任務讓他忙得焦頭爛額,身心俱疲。他的工作與修行夥伴注意到他的勞累過度與壓力,特別提醒他:「納提科,不要忘了:責任,即應對的能力。」
責任,即應對的能力。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確定,幫助我們應對不斷展開的人生的東西是什麼?比約恩說,計畫、控制和組織往往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活在當下。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想要放下我們對控制的需求,保持覺知,需要我們鼓起面對不確定性的勇氣。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種很大的挑戰。比約恩說,作為人類,我們天性就是想要知情。這是一種人人都有的自然衝動。在我們不知情時,當我們遇到不確定的情況時,我們很容易感到恐懼,變得無法隨機應變。因此,即便我們永遠都生活在變化無常的不確定性之中,卻仍會佯裝實際情況容易預測。
我們固守自己對於事情該有的樣子的規劃和理念,深陷自己對於事情該如何發展的種種構想。比約恩說,制訂計劃這件事本身沒有問題。計畫是件好事,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我們都需要對自己的生活有所規劃。計畫是值得讚譽的。但是,制定計畫和認定自己所有的計畫都必須實現,二者不能同日而語。
比約恩說,想像一下,如果我們能認識到,我們寫下和認為會發生的事情,可能並不會真正發生,那會怎麼樣?如果我們能夠盡最大的努力,去接受這樣的現實,那會怎麼樣?心靈成長的很大一部分內容,就是找到面對不確定性的勇氣。學會忍耐不知情和不受控的狀態,我們就能夠接觸到自己更豐富智慧的那一面。想要緊握生命,無異於妄想緊握住水。生活如水,其本質就是無常。
面對不確定性,就是讓我們少進行吃力而不討好的徒勞,不要深陷我們自認為能夠掌控的東西,譬如對未來憧憬,而是敞開心扉,面對此時此地。因為此時此地,才是生命真正存在的唯一根源。
開誠佈公地說,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生活都充斥著無盡的不確定性。比約恩說,在這一生之中,只有一件事是確定的,那就是人生總有結束的一天。除此之外,便是各種各樣的希望、恐懼、假設、願望、想法和意圖。他因而強調:我們不妨承認並接受這個事實,放鬆緊握的拳頭,讓生機盈滿張開的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