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法會,師父以善財童子的參學勉勵與會蓮友信眾,我心中起了好奇:

善財如何參,如何學,參了那些善知識,得以如此成就?

想歸想,佛法經藏浩瀚如海,不知入手處在哪兒。

一天,師父為我們安排進藏經閣上課,介紹重要的佛教經典及藏書,我們開始借書。

巧的是,第二次借書  -  青年的佛教(印順法師著,妙雲集18),內容談的正是善財的參學故事。

 

善財能有這麼精準的學習,除了好機緣,最重要的是善財的初發心:欲行菩薩道,隨學菩薩行

因此得大智文殊菩薩的引導,指示善財去參訪第一位善知識 - 德雲比丘。

這位善知識德雲比丘為善財指引開始參學入菩薩道之前,必須先學怎麼做一個參學者的態度與精神;

德雲比丘告訴善財「要常觀善知識之德,莫論善知識之是非,以善知識之言表為自己隨學之標的」。

善財有幸得明師,一開始就奠定了紮實穩固的參學基礎。

另一個特別處是,

善財所參訪的善知識,由第一位介紹第二位,第二位介紹第三位......層層推進,直到五十三參圓滿,而且每一位善知識各有其專精的領域,他們僅以個己生命的實證教導善財。

當善財提出超乎自己的所學所能時,也會明確為其指引方向及下一個能學、可學處。

這樣的教與學和我們一般人很不同。

再一個特別是,

善財有個非常優質的元素,對於自己每一個當下的「想要」與「所要」都能明確掌握,也能說得清楚。

這個元素有利於教與學的對焦。

 

讀後,核對自己,頗有啟發;

歡迎有興趣的夥伴加入共讀、分享。

秋鳳分享於2016.06.0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青松讀書會 的頭像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