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巧方便」是佛教思想在實踐上的重要術語。取自十波羅蜜中的方便波羅蜜。「善巧方便」,是以靈活的善解人意、因人施教的巧妙方式,使人領悟佛法真義,進入佛門。《維摩經•法供養品》:「以方便力,為諸眾生分別解說,顯示分明。」「善巧」:是善解人意的機智和睿智;「方便」:是以靈活方式因人施教,使其領悟佛法真義。
「四悉檀」是佛陀為了給眾生宣說佛法而運用的方法。第一個是「世界悉檀」,採用世間法,一般世間人所理解的來教化眾生;第二個是「各各為人悉檀」,應眾生的根機來教學;第三個是「對治悉檀」,勸導眾生改過;第四「第一義悉檀」,就是佛陀直接教導眾生他自己本身已經明白的實相。
在行菩薩道時,既要有般若智慧,也要有善巧方便。佛法裡講「性空妙有」,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有方便,這是妙有;有智慧,這是性空。性空離不開妙有,妙有離不開性空;相離不開空,空離不開相。在菩提心的基礎上有種種的善巧方便,但是都離不開諸法空性的實相;只有證悟了空性的圓滿智慧,才能幻化出種種善巧方便。
要能利用善巧方便這個方法,其實是需要很多的修行和經驗。要辨別這是不是善巧方便的方法,惟有透過修行,還有很多經驗的累積跟智慧才能知道。此外,還要有一顆導人向善的真心,所謂「士有百折不撓之真心,方有萬變不窮之妙用」,當有百折不撓要幫助別人的心,就會有很多好的靈感出來。
弘法要能善巧方便。所謂「法門無高下,善巧方便為第一」;所以,作一個菩薩,要能了知眾生的心性,根據個人的根器與需要,採用適合他的法門和法來教化,讓他可以接受和有所改變。這樣才有可能普渡眾生。
不只弘法,修行法也要有智慧,要有慈悲,要有善巧方便,要有寬容的胸懷。當我們真有智慧的時候,一切都是修行的方便;當我們能把一切都變成修行的方便的時候,我們才是真有智慧了。那個時候處處是好處,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沒有任何違緣和障礙,都是助緣。沒有矛盾和衝突,都是大乘佛法。那個時候,修行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活本身就是修行。
修行的關鍵在於轉變世俗觀念。把生活中的起心動念都變成是修行法的方便,這就是智慧。真正明心見性、證得圓滿的智慧了,那個時候一切都是方便。善巧方便,就能靈妙活潑,無住生心。善巧方便,一切本來都是圓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