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成佛之道 (五) 奢摩他與二空觀
普眼菩薩向佛陀請法:「佛啊!請您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講解修行次第(也就是先修什麼,後修什麼,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還有如何思維?如何住世修持?眾生如果還不明白,有什麼因材施教的方法,讓眾生都能明白?」
針對普眼菩薩的提問,佛陀說,修行,先要持戒,堅持淨戒,再講修定(奢摩他),修了定才能修觀慧。觀慧,先修二空觀,再修法界觀。本篇先介紹持戒、修定與修二空觀(人空觀和法空觀)。下一篇則介紹修法界觀。
佛陀告訴普眼菩薩:「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接著用二空觀來破我執和法執。了知無常和無我,就能夠「離幻覺現」,斷除無明。
佛陀說,要想求得如來淨圓覺心,就必須要有正念(充分覺察當下所發生的一切),離開一切的虛幻。如何修持正念?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奢摩他,就是止、靜定),先把心靜下來,並嚴守戒律,然後用空觀來觀照思維,先去破身心的惑執而達我空智,繼而摧破身心以及塵境的一一自空,破除法執而達法空智。
「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幻滅滅故」——只有到了能滅的幻智與所滅的幻境都二除滅之後,才能顯示「非幻不滅」。「非幻不滅」就是圓覺之性。由此可知,修持正念遠離諸幻的過程是:幻身滅 →幻心滅 →幻塵滅 →幻滅滅 →非幻不滅。也就是說,要通過打坐修行,正智觀照,除滅了一切幻化,達成了原本的真心,「離幻覺現」學佛才有了真實的意義。
佛陀也舉磨鏡為例,說明這個過程。「譬如磨鏡,垢盡明現」就像磨鏡子,垢磨乾淨的時候,明體也就顯現了。其實,磨鏡就是磨塵,修道也只是遺妄。所以鏡性本明,不從外而得,被塵埃覆蓋,就隱去了,磨了以後就顯示出來了。隱與顯雖然有不同,明體卻毫無變化。這個譬喻說明:人執、法執是垢;尋伺、如實的觀照是磨;真心本覺是明;人、法二空是觀。
修成二空觀的眾生,佛陀說他就是菩薩。「彼愚癡者,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愚癡的眾生不能夠遠離身心的種種幻化,所以說,身心是圓覺自性中所現的幻垢。對於相對能夠遠離這種種幻垢的人,我們就稱為菩薩。但是,當能對治遠離一切幻垢時,這個時候,相對能夠遠離幻垢的菩薩和說法教導眾生的佛也都不存在了。圓覺自性本來清淨。所以《金剛經》云:「實無有法,名為菩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