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莊思想與智慧 (《道德經》如是說

《道德經》相傳是老子當年西出函谷關之前,被時任守關要職的「關令」尹喜所挽留,並向其請教周禮。老子在當時總結思想論述,並對尹喜道:「老夫授汝經論,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道經》,言宇宙根本,含天地變化之機,蘊神鬼應驗之秘下篇為《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研習不止,苦修不懈,終有所成!」而後留下五千言一書,後世稱之《道德經》,又稱《老子》之後老子倒騎青牛而去。

在研究《道德經》之前,最好先了解老子為什麼要寫《道德經》。老子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故曰:大道廢,有仁義。老子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類物資財富的積累,會逐步導致人們產生私慾和對名、利的追求,從而迷失了人原有的、先天善良純真的本性。也就是說,人類道德的墮落才導致仁、義、禮、智、信的出現。

在老子所處的時代不只周朝禮制早已徹底崩壞諸侯各國之間更是戰爭不斷似乎除了以武力兼併之外沒有其他可信可行的規則在這種以暴制暴的環境氛圍之下老子的論述是有其現實考量的亦即如何說服當時的諸侯列強,停止積極地暴力爭奪。老子巧妙地找到一套對應當時非常、極端人間狀況的智慧——合道順德

在所有的先秦著作中,《道德經》書裡採用的是最為權威的口氣。其表達方式直接、明確,不留商榷餘地。《道德經》不爭辯,只宣說。老子為了說服諸侯列強,他用了一種比統治者更權威的口氣,同時卻又採取了一種站在統治者運用權力的態度;他沒有要反對統治者,只是他比他們更了解如何治理國家,以這個立場來批判當時統治者運用權力的方式。因為如果不是這種口氣、這種權威風格,面對權慾高漲的諸侯列強,這些話是不可能有人願意聽的。

《道德經》一書的內涵是有其時代背景的這本書在戰國時代已是很流行了之後到了唐朝由於皇帝姓李的緣故竟然認老子為其祖先一方面設立研習道家的博士助教等並別立道家為一科以舉士一方面又在天下廣設道觀,誦《道德經》及《莊子》等書。這時幾乎每戶人家都必備《道德經》一本。由於歷代學者和君王的倡導,《道德經》的風行,絕不是偶然的。

《道德經》不僅在國內盛行,而且暢銷於國外。它被譯成各國文字,世界上除了基督教的《聖經》,譯的最普遍的就是《道德經》了。尤其兩次世界大戰以來,世人受盡炮火的荼毒,窮極知返,才覺悟到徒賴物質並不能給人類帶來真正的幸福;他們把目光轉向東方文化,於是代表東方智慧的《道德經》,更引起他們的注意和推崇。

《道德經》僅五千言這樣一本薄薄的小書何以竟會發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呢?《道德經》之所以這樣重要,乃是因為它代表了中國人的經驗與智慧;基於它對中國文化所產生的影響,我們不能只拿它當作一本「書」來看,它實則是世間文明思想的啟迪和生活的指導原則。它是人類智慧高度的流露。

《道德經》到底在說什麼曾仕強教授說「尊道貴德」是其要旨。的確,整部《道德經》無外乎就論述了兩個字而已——「道」與「德」。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來討論與體驗:老子所講的「道」與「德」究竟說了些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青松讀書會 的頭像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