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七篇》中,《養生主》文字最少,結構最簡:先以卮言總述義理,再以寓言形象說明。《養生主》共計四章。首章先闡明養生四義」一一 保身,全生,養親,盡年。其后寓言三章,分別提要性闡明莊學三義, 此三章又按序一一對應地深入展開。

莊學三義:內七篇首篇《逍遙游》,已闡明莊學三義: 莊學宗旨「順應天道」, 莊學真諦「因循內德, 莊學俗諦「因應外境」張遠山說,《齊物論》已明為知真諦之境,《養生主》繼明為行俗諦之域。《齊物論》已明喪我為知達至齊物的基礎,《養生主》繼明存吾為行達至養生的基礎。《養生主》是莊學人生論。莊子闡明「養生」之「主」是「道」

養生四義:保身,全生,養親,盡年」出自卮言章的次節「名刑」卮言: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包含兩組深藏奧義的對詞:/」「/ 即維護宗法特權、迫使民眾認同偽儒家名教即維護君主極權、迫使民眾認同偽法家刑教。兩句意為:所被偽道俗見譽為,必須無近名,以逃名教之以名治心;所被偽道俗見非為,必須無近刑,以逃刑教之以刑治身。

莊子的意思是:如果你一定要有所作為,那麼切記「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再往下看,「緣督以為經」, 重點在這裡 緣督以為經,意指。整句意為:以因循中道為人生常經,在名教」和「刑教兩極之間,行于當行,止于當止,就能踐行俗諦四義(「養生四義」):保身,全生,養親,盡年。

「養生四義說明如下:

其一,保身是順應天道的人生起點:生命為天道所賜,故保身是葆德的基礎,保身先于葆德。

其二,全生是因循內德的人生目標:保身之后,繼以葆德;德心為天道的種子,故葆德是保身的目標,葆德重于保身。葆德就是永葆造化所賜真德,不被文化偽德遮蔽、扭曲、異化。

全生承自道家前輩子華子的人生四境全生為上,虧生次之,喪生次之,迫生為下。

至境全生:保身葆德,二諦圓融;身心兼養,覺行圓滿。
次境虧生:身虧德全,德虧身全;身心偏養,顧此失彼。
再次喪生:身既不保,心失寓所;身死心滅,德不復葆。
末境迫生:身雖得保,心失真德;身存心死,偽德入僭

其三,養親是因應外境的人生義務:全生之后,繼以養親;上養父母,下養子女,行有余力,則遵循老聃箴言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兼濟萬物。

其四,盡年是順應天道的人生終點:保身、全生、養親之后,人生已無余事,唯有逍遙順道,自適盡年。

盡年為莊子獨創,是對保身的補充限定。全生真人既必須洞觀偽道俗見、君主專制的危殆,避免未終其天年而中道夭于斧斤(《人間世》);又必須認知物化造化規律,天年而不恐懼死亡。

《養生主》第一寓言庖丁解牛,提要性闡明莊學俗諦因應外境,后由《人間世》深入展開。庖丁解牛寓言,形象闡明了保身需技、葆德需道;只有知行合一,才能身心兼養。庖丁上知真諦,下行俗諦;二諦圓融,覺行圓滿。所被譽為,又能無近名,因而得以全生

《養生主》第二寓言右師刖足,提要性闡明莊學真諦因循內德,后由《德充符》深入展開。右師之刖寓言,形象闡明了真諦易知,俗諦難行;重心在于俗諦難行和人刑必逃。右師有聞真諦,未臻俗諦;有道無技,身心偏養。所被非為,卻未能無近刑,因而成為身虧德全虧生真人。同時形象闡明:因應外境,人刑必逃。首逃身全心死的迫生,次逃身死德全的喪生。再對虧生兩難做出抉擇:寧可身虧德全,不可德虧身全。

《養生主》第三寓言老聃之死提要性闡明莊學宗旨順應天道,后由《大宗師》深入展開。「老聃之死」寓言,再次形象闡明了真諦易知,俗諦難行;重心在于真諦易知和天刑不逃。老聃弟子有聞真諦,知行相悖;有技無道,身心偏養。雖逃人之身刑,未逃人之心刑,因而成為德虧身全的虧生假人。同時形象闡明:假人不因循內心真德,因應外境失當,敷衍俗情過度,當眾假戲真做,無真情卻貌似有真情;真人必因循內心真德,因應外境得當,尊重俗情有度,不愿當眾真情假做,有真情卻貌似無真情。

因此《養生主》雖是內七篇最短之篇,卻是內七篇總結構的中轉綱目:前承《齊物論》之「為知」聞道(喪我),轉入「為行」成道(存吾)。張遠山說,《逍遙游》的莊學四境、《齊物論》的真俗二諦,或許虛無縹緲,不切實際。《養生主》的俗諦四義,卻是人生所繫,切近實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青松讀書會 的頭像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