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貫注(attention)和專心(concentration)是不一樣的後者是排他性的,而前者是整體性的覺察,包容一切。我們大多數人好像都沒有什麼覺察力,不但對自我缺少覺察力,就是對環境、色彩、人、樹、雲朵、河流,都變得麻木不仁。

我們何以缺少覺察力?也許是因為我們太關心自己了,關心自己的一些瑣碎的小問題,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快樂、欲求和野心,以致完全無法客觀地覺察了。

克里希那穆提說,如果你想對自己一目了然,就得全神貫注,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每一根神經,都專注到忘我的地步,如此,內心就不再有摩擦,然後恐懼和矛盾就根本沒有機會存在,因此衝突也就沒有了,就能在每一個當下整體地覺察了。

我們的思想常愛比較,深與淺、快樂與不快樂,我們老是在衡量比較。如果我一天到晚拿自己和你相比,努力模仿你的長處,那麼我就否定了我之為我,因此我就在製造一個假相。任何形式的比較,都會導向幻覺及痛苦,而且愈陷愈深難以自拔。

我們或者分析自己,想一點一滴地增加對自己的認識;或者不斷強迫自己向某種境界,某個救世主或觀念等外在的存有認同....這種努力,不外是勉強自己順從外在的權威而已,因而帶來內心更大的掙扎。

比較和模仿,順從外在的權威,都在製造假相,形成種種的束縛克里希那穆提說,如果我們能親眼識破其中的原委,我們就已經從這種束縛中解脫了。我的心不再向外尋求,這就是關鍵所在,當我的心不再摸索、尋找和質疑時,並不表示我的心已經滿足現狀了,只是不再製造任何假相罷了。這樣的心才能朝向完全不同的次元邁進。

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次元裡,充滿了痛苦、快感及恐懼, 它們限制了我們的心智及其本質。只要這些痛苦、快感及恐懼一旦消失,那麼心智就能在迴然不同的次元中運作,那兒既無衝突,也無相對性。

我們必須每天都全神貫注而且充滿覺察力,覺察自己的每一個思想和言行。但不要奢求因此就能打開心靈之窗,認識真正的自己。克里希那穆提說,為你打開這扇心靈之窗的,絕對不是你的意志力和慾望,「那個東西」是邀請不來的。你所能做的,就是毫無目的地觀照自己,全神貫注地覺察自己的每一個思想和言行。

你是否能認識自己,這全憑你的心智狀態而定,也只有你才能了解自己的心智狀態,盡量觀察它,不要為它定型設限,也不採取立場,同時既不反對,也不同意,更不批評譴責。總之,就是觀察而不帶任何揀擇之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青松讀書會 的頭像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