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神」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力量的存在,通常是信仰的主要目標。由於歷史與外來傳入等因素,各宗教對於神有不同的稱呼,如猶太教和基督教中的神,常被稱為「上帝」或「上主」,而伊斯蘭教中的神,則被翻譯為「真主」。
「神」在宗教與哲學的領域中有不同的定義:在有神論中,神是宇宙的創造者與管理者;在自然神論中,神僅是宇宙的創造者而非管理者;而在泛神論中,神就是宇宙萬物的一切。神學家們從不同的神的概念中得出多種神的屬性。比較常見的屬性有,全知(無所不知),全能(無所不能),全在(無所不在),全善(完美的仁慈),單純,以及不朽且必然的存在。一神論信仰唯一的神。神也被認為是虛體(非物質的),有人格的存在,所有道德責任的源頭,以及「最可想像的存在」。 (取材自維基百科)
人類文明在幾千年以來,一直都在討論神、主張神和尋找神。不論是過往哲學家或者任何形式的宗教,都曾經表達過對神的主張和觀點。那麼「神」是什麼?
根據新時代資訊以及各種宗教的一些經典 , 有關「神」的論述可分為四個層次:
(取材自《大編星人》網站 )
- 神是一切萬有。
- 神聖本源(源頭/絕對 )。
- 集體意識 。
- 個人意識 。
(一) 神是所有的一切,一切的一切。因為神是一切,所以一無所求。因為神是一切,所以神是萬能的;神不需要強制讓事情發生,事情本身就在發生。這是神最高層面的表達:神是一切萬有。
(二) 一切萬有為了從經驗上認識祂自己,必須通過分割自己全體—通過分離,才能體驗自己的莊嚴華麗。因此,相對性誕生了。所以,神聖本源(源頭/絕對 )就是較「一切萬有」低一層面的神的表達了。
(三) 集體意識的神。「神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相信祂。」其實這就是指一些集體意識下創造出來的「神」。通過兩人或以上造成的集體意識,真的可以按共同相信的信念體系「創造」出一個「神」之類的存在體。集體意識的力量可以很大的,有意識或無意識下會創造出美麗的,或是醜惡的事情。我們都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支持某種集體意識,與集體意識捆在一起。
(四) 個人意識的神 。我—是—誰? 當我選擇放下所有身份認同, 放下所有被加諸於我身上的信念體系, 原來…... 我是神—一切萬有的其中一種表達式— 無條件—純粹的愛,這才是我的原始狀態。「靈魂的工作是喚醒你自己。神的工作是喚醒每一個人。」(《與神對話 1 》)
神就是意識宇宙。祂就是生命的一切。神只看祂的「是」,一直不斷地進化著,生生不息地進化著,祂讓一切生長而不評論它。生命中最珍貴的寶物就是認識神(靈性),我們一世一世地回到這個物質世界來,為的是能認識神,成為神。
如何成為神呢?就是像神一樣地活著。楊定一博士,你本來就是豐盛,為什麼不活出來?生命就是豐盛,你承擔祂,祂是你,你就是祂——坦白講就是如此。但是每個人的接受度可能不同,看你有沒有決心活出來。
像神一樣地活著,你就是神。你本如是,你根本不需要去做什麼、去成為什麼,因為任何方法都是沒用的。所以你能做什麼?不用造做,只要感恩。透過感恩,讓整個人活出正向和豐盛,充滿喜悅。你只要喜悅地活著。神就是喜悅,喜悅就是神。
生活在喜悅裡,你所呼吸的空氣就是神,一位神的呼吸;你所接觸的任何東西、任何事件都是神,告訴自己在當下的每一刻都是榮耀光輝無比的神;去愛任何的東西、任何的人,因為他們都是神。
一切都是神,神愛你,祂就是你的生命,你就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