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唯識:新的意識科學》的作者楊定一博士說,這本書,他其實等了很久才動筆。這本書並不是要論述佛法的唯識。他說,他並沒有資格、也沒有勇氣去談佛法的唯識。寫這本書,他最多只想分享自己的體驗。唯識(或說意識為主、意識優先的觀點)是真正的生命科學,是任何人面對人生、面對自己早晚都會接觸到的。特別在這個充滿變化、危機和挑戰的年代,更是如此。

楊定一博士說,有關唯識的理念,本來他希望很早就分享出來,甚至,在當初寫完《全部的你》之後就想表達。遺憾的是,《全部的你》出版後,他才發現大家對用詞和他想表達的內容其實是陌生的。有些朋友還可能會認為它不符合一般的邏輯。就因為是這樣,他只好先踩剎車,把步調放慢,接下來透過「全部生命系列」一系列的作品,像搭建樓梯一樣,一步一步地為大家建立一個更穩健、更踏實的基礎。

什麼基礎?當然是對唯識的正確認知。唯識也就是以意識為主、意識優先的觀點。那麼意識又是什麼?楊定一說,意識其實是一個「譜」(spectrum)。這個譜是很廣的,從一種有限而相對的範圍,一直到無限大而永恆的狀態。這種廣度,不光是我們用頭腦想像不來,也沒辦法用語言表達。畢竟,我們表達得出來的所有觀念,沒有一個不是還在局限的相對範圍裡。這裡所談的「相對」,既包括你我在人間可以體會到的所有經驗,也包括微細得五官捕捉不了的現象,甚至念頭想像不來的境界。至於無限大、永恆的狀態,他說,他過去最多也只能稱為「絕對」、一體、心、本性、主、神。意識譜,就是這麼的廣。

意識譜是這麼的廣,該如何說明或論述它呢?楊定一說,透過這本書,他希望能打破任何限制,讓你可以透過每一句話、每一個念頭、每一個感受,整合你更深層面的領悟。這樣,才足以消除你全部的矛盾。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決定這次的分享,還是選擇用直接跟你對話的方式來表達。如果你有科學背景和相關的訓練,也許會很驚訝這樣的選擇。畢竟,只要講到科學,大多數人想到的會是一種中立而客觀的口吻,好像是一個第三者站在外頭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同時還要引用各式各樣的根據來佐證。然而,意識這個主題,和一般科學截然不同。因此他認為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考驗。

楊定一說,他可以引用的任何根據或佐證,其本身還是落在客觀現實的範圍。這個情況並不難理解。畢竟意識這個主題,其實沒有客觀的根據可以引用。然而,從他個人的體會來說,任何可以觀察到、可以表達的客觀現實,都還是從主觀的意識延伸出來的。再進一步,這個世界、一切、包括物質,都是從無限大的意識延伸出來。基於這一點,他說,如果你也要探討意識這個主題,也就應該是採用顛倒的方法,倒不是依循傳統——從客觀觀察到的一個點,去理解這無限的整體。

 

從客觀的現實出發,去探討無限的意識,這本身完全違反最根本的定律,這是不可能成功的。你只要想用一個客觀、有根據的方法來面對意識,也自然會發現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畢竟,針對這無限大的意識、永恆的整體,又有什麼東西可以稱為根據? 楊定一說,就是因為這樣,他才會把科學家熟悉的這種方法暫時擺到一旁,而選擇分享他個人最直接的體驗。也許會有那麼一天,未來的人的聰明可以達到一個地步,而真正為意識建立一個完整的科學基礎。他說,他很有把握,這樣的基礎絕對離不開這本書所談的觀念。畢竟,科學離不開經驗,而一套理論首先要符合實務上的經驗和體驗,才能站得住腳。

《唯識:新的意識科學》一書計有四十九個章節,楊定一說,意識這個主題,需要讀者用「心」來讀。這次青松讀書會專題的規劃,打算挑選幾個楊定一博士所謂的顛倒的概念,也就是讓人困惑的地方,採用書摘的方式,介紹楊定一博士的觀點與論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青松讀書會 的頭像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