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連續幾篇都在論述法的修行,我們要依法修行,所謂「法」是指正確的知見,「法」是純淨心靈的開發。然而「法」從何而來?可能來自自己的學習、觀察、體悟,也可能來自於別人的著述、論說與傳授。但是「法」的依據為何?也就是說,「法源」是什麼?本篇就在淺述什麼是「法源」。

 

老子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之一。有人解釋所謂的「自然」就是指自然界。如果是這樣子,天和地本身就屬自然界,又何必在天之上多加一個「道」。也就是說,從人到地到天,從物質界到自然界的運作統統依循「道」。何以如此?因為物質界和自然界的種種都是生滅無常的,而唯有「道」是獨立運作與永恆的客觀存在。

 

老子對「道」的解說為何?「道可道,非常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道是永恆的存在,是獨立的,同時又混同於天地萬物之中;道是一切東西的本源,它衍生萬物,沒有主宰宇宙萬物的願望,實際上卻主導著宇宙萬物的產生、成長,乃至消亡。所以,老子之「道」,就是指天地萬物的共相;就是事物發展變化必須共同遵循的根本法則,也就是世間萬物發展變化的普遍規律,或者叫共同規律。所以「道」也就是法源

 

」在中國哲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表示「終極真理」。哲學作為一種智慧學,本來就是一種假設,即:以創造概念來表述宇宙觀、自然觀、人生觀、道德觀的思想學說。老子亦不例外,他創造了以「道」為最高範疇與核心觀念的思想體系。《道德經》中的73個「」字是多含義、多表現、多特徵的,它原本就無法用一個簡單定義來概括其本質屬性。老子選定「道」作為其哲學思想出發點,就是一種哲學假設:「道」是「先天地生」的最初和最高存在,它「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無所不在,循環往復。「道」,就是。本來就是。

 

「道」,本來就是。「道」即「自然」,這個自然是指「本然」,亦即本性。「道法自然」就是說「道」依其本來的樣子而運作。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也就是這個意思。「」也就是儒家所說的良心,佛家所說的金剛,又稱為菩提心,道家也稱之為谷神,總而言之,「道」即是本性、也就是神性、佛性,名稱雖是種種不同,其實則一也。

 

所以依法修行也就是依道修行,就是離相、回復本性、「返本歸真」,其他的什麼都不用做,「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為而無不為」,誠如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青松讀書會 的頭像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