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苦是我們對人生的寫照。人生是苦。

 

佛陀曾對大迦葉說法,內容是關於生老病死四苦,只要出生為人,就無法脫離生、老、病、死的苦痛。「如果沒有出生,就沒有老、病和死的苦惱。所以,生為痛苦的根本,也是初步。生為四苦之最。

 

生之所以為四苦之最佛陀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投生到人世間,卻忘了自己是誰,忘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不記得這一生所為何來。因為不認識自己,不認識生命的實相,因而生活在顛倒夢想與恐怖罣礙之中,迷失在物慾和得失的追求之中。人生之所以是苦,就是因為無明而妄想、執著。

 

日本知名的企業家京都陶磁(Kyocera)創辦人稻盛和夫說,他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問自己一個極其根本的問題:這一生所為何來?他自已的答案是:「在於提升心性,鍛鍊靈魂。是為了做一個比降臨人世之初更好的人而來。」他深信人類生存的目的除此之外再無其它。他表示,了解了這一生所為何來,讓他懂得去追求人所應為之正道。經營之道與人生之道並無不同。

 

但是,嚴格地說,「這一生所為何來」只是「生」的副產品。「生」就是「活著」的意思。人生,真正重要的是旅程。這趟旅程,「活」的過程,本身就是我們這一生來此的目的。「活在當下」,也就是輕鬆自在、清楚明白地活出一個瞬間,再一個瞬間,為的就是體驗生命,不是為了任何結局。當你能活在當下,體驗生命的實相,就能找回真實的自己,了知天命,知道這一生所為何來。

 

除了「活著」的意思,所謂的「生」,一般指的是生命的開始,例如「出生」、「新生」,代表一個新生命的產生。然而世間的生命有生就有死,死就代表著生命的結束,死了就什麼都不存在了。叔本華說:「世間一切的哲學,肇因於人對死亡的恐懼。我們冀圖永生,許多宗教的訴求也在如何讓人的生命能永生。但是佛教則不如是。佛教看「生」本身就是問題,「永生」更是個大問題。

 

「緣起性空」是佛教的生命觀;人世間的生命皆是緣起的現象;本來不存在而今卻有的叫「生」,暫時存在但終於還是消失的叫「滅」,世間的一切現象有如鏡花水月,本來就不存在。佛教的終極成就,還是「悟無生了知生滅是假相。實相是不生不滅。無生就是「沒有生滅」的意思。覺醒了,放下對「生」的執著,對整個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能夠瞭解得圓滿透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青松讀書會 的頭像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