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這本書,談到莫瑞教授面對死亡的心路歷程。對於死亡,他最初其實也是害怕的、孤寂的,但最終他學會了接受死亡;他說:「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面對死亡,讓他更能體驗到「珍惜」。珍惜生命。
面對死亡,接受死亡,墨瑞教授告訴我們要珍惜生命,要去愛,要活在當下。然而對死亡本身,我們還是有許多好奇與質問:此生結束之後又會發生什麼?會有審判嗎?我們有可能陷入永久的懲罰嗎?我們會僥倖進入天堂嗎?我們死後還能知道發生什麼事嗎?死後還會有任何事在進行嗎?
在《與神談生死》這本書中,作者尼爾.唐納.沃許指出:死亡並不存在。他說,生命的迴圈永遠延續,因為透過自己的體驗來了解自己,正是一切萬有的願望。這正是所有生命形成的原因。
我們之所以投生到人間,就是為了體驗生命;當你已經體驗了你計畫體驗的一切之後,你在人世間的人生就完成了,此時,你就會選擇「死亡」。沒有人會在未完成體驗所有他來物質世界計畫要體驗的一切之前死去。所以,你是你自己死亡的起因。你創造了你人生中的所有情境,也就是說,人生之中所發生的事情,沒有任何一件不是你希望發生的,包括死亡。
在上帝的眼中,所謂的「生」和「死」都是體驗的工具。「生」讓你進入這個物質世界,當此生的任務完成了,則透過「死」讓你回到靈界,繼續學習與規畫下一次的體驗。所以死亡是一個回歸,回到本源,讓你覺知到生命的永恆。
「人」的壽命之所以設定成有限的,其背後的神聖意義是為了讓你嘗試不同的人生角色,例如:母親學習無條件的愛,富者學習憐憫心,貧者學習自信等。如果在地球的生命是永恆的,而你始終只扮演同一種角色、學習和體驗相同的課題,當你體驗夠了、學會了,你在地球上的日子也就失去樂趣與意義。
所以,不要害怕死亡,唯有死亡才能了解「生命」的意義和「永恆」的智慧;唯有死亡,你才可以扮演新的角色,學習更多智慧。生命的本質就是持續的創造。出生是創造,死亡也是。所以死不是苦,而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時刻。
死亡是人生中、生命裡最大的謎題,解開了這個謎題,就不難找到解開人生中所有問題和恐懼的根源與方法。了解死亡,我們對死亡便不再恐懼,能夠了生脫死,就能在全然的和平、愛與喜悅中,活出此生的生命藍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