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用心生活即修行 (平常心是道

世事變化無常活在世間不變的唯有「變」;「變」就會有得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能以「平常心」來處理一切人我是非、利害得失。所謂的「平常心」是相對於「得失心」而言,平常心就是說沒有得失之心。「得失隨緣,心無增減」。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不計較利害得失,隨遇而安。

何謂「平常心」?平常心,是一種心境,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環境的變化而喜憂;它是一種境界,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云:「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它超脫物外、超越自我。「平常心」看似平常,卻非比尋常,要有一定修養才能具備,它是一種極為高深的修為,所以禪家朋友常說「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道」是禪宗六祖慧能再傳弟子馬祖道一所提出的禪宗修習法門。馬祖道一禪師曾說︰「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只如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

道一禪師的再傳弟子臨濟義玄禪師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平常心是道」的思想,更認為佛法修習沒有別的,平常無事即可,所謂佛法無用功處,只是平常無事,著衣吃飯,困來即臥。愚人笑我,智乃知焉 由此可見,「平常心是道」這一禪法特別注重於平常」,也就是日常生活本身,禪法不離開日常生活。以平常心來對待,在一切事上都不曾住心,不計較不執著。也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從禪修的觀點,平常心,就是佛,就是道,就是菩提,也就是即心即佛的心。這是覺行圓滿的至上修為。那麼我們如何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呢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要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顆平常心,首先要有好的心境,要捨棄今天是好日子或壞日子的觀念。弘一法師出家後視「日日是好日」,菜做得太鹹是好的,雨天有木屐是好的,破毛巾是好的…真正是「所見無不是花,所思無不是月」。

怎樣才能有好的心境?就是我們之前所說的「和」。要心平氣和,心態平和。若能進一步做到中醫所倡導的「五心養生心法」就更佳——除了「心態平和」,還要「心地善良」、「心胸開闊」、「心情快樂」、「心靈純凈」。

更具體而言,一個人能夠做到「為善不執」、「老死不懼」、「吃虧不計」和「逆境不煩」就是擁有平常心。總之,在日常生活中待人處事都能祥和寧靜,就是用心修行。不計較,不執著,隨遇而安,平常心是道,人生自然歡喜自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青松讀書會 的頭像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