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修行成佛之道 () 從凡夫到佛的修行次第

人人都有佛性,所以在理論上,人人都能成佛。然而依覺性之深淺,佛教天台宗將佛分為六個層次。雖有六個層次的區別,但是體性不二,都是佛,故稱為「即」。稱之為「六即佛」。分別說明如下

(一)理即 : 眾生一念心就具真如佛性,但是因為執迷不悟,缺乏修行,所

以還沒有證得。眾生佛性譬如地底的寶藏,仍有待開發。

(二)名字即 : 由經卷通達這個理性,已經大開圓解,是發菩提心修學佛法的初步,知佛性本具,但自心仍逐境界而轉,必須持續修行,開發智慧。

(三)觀行即 : 以這個圓解起觀行,道理似乎也都懂,但還不是智慧的體悟,像蛀蟲啄木頭,偶而蛀得字的形像,但是蟲並不真的認識這個字。

(四)相似即 : 相似的中道智慧,愈觀愈明,證入六根清淨位。如以射箭比喻修道,經長久練習,愈來愈相應,離所射的靶心已經相當接近。

(五)分證即 : 依相似位的觀力而真正證入,無明惑漸除,彰顯部份法性理體。譬如月光,從初一到十四,月亮邊緣的陰暗漸盡,將要圓滿。

(六)究竟即 : 發究竟圓滿的覺智,等覺一轉,就證妙覺的無上菩提。如前比喻地底的寶藏,經由長期的開發,已完全取出,可以運用自如了。

修行成佛就是從凡夫的「理即」開始,眾生的「本覺妙圓明心(理即),發起背塵合覺的「始覺菩提心(名字即),從淺的解悟到深的證悟,在實際生活修行中,次第覺悟自心(觀行即、相似即、分證即),最後達到究竟圓滿「覺心源」(覺到自心的源底)的究竟覺(究竟即妙覺位),三覺圓滿就是佛。

這樣的修行次第也如同圓覺經》中「隨順覺性」的四個次第:凡夫凡夫隨順覺性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如來隨順覺性

眾生不覺,念頭生生滅滅都是我及我所愛,故被五欲所困。如遇善知識開導悟入如來藏知道原來是自己困住自己。如果勞慮永斷,安住在清靜,以修清靜為目標,此名凡夫隨順覺性。地前菩薩執著正知見為正覺,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為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登地菩薩常覺不住,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如來隨順覺性是說如來已完全證悟,一切障礙即究竟覺成法破法,皆名涅槃;無明真如,無異境界。

末法眾生的問題是迷而不覺:身在妄境中卻不自知反以為是真實若能「知幻即離」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是名隨順覺性」,如是「幻滅覺滿」就能從凡夫修行成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青松讀書會 的頭像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