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健康心理學26原則中的第7項:正念帶給我們嶄新視野 、身心平衡與心靈自由。
正念即安忍、接納、不帶任何論斷與批判的清明覺知。我們必須對我們的身體、感受、心及法,隨時保持清明的正念,以解脫心念。佛陀說:我們必須藉由正念的清明澄淨,才能夠捨棄對過去或未來的執取不放,克服執著習性和悲傷情緒,放掉一切的依附與焦慮,在當下喚醒心靈那不可撼動的自由。
心流是一種忘我境界,一種當下即為永恆的感受。進入心流有兩種方法,一為挑戰困難任務,挑戰比自己能力稍難的任務。這是西方心理學者的研究重點。二為正念,藉由正念進入一種放鬆又專注的境界。這是東方修行者的智慧。
傑克‧康菲爾德說,正念,即專心一意,即是專注,它是一種不帶論斷與充滿尊重的覺知。不幸的是,大多數時候,人們都捨此不由。我們不斷地回應,批判我們是否喜歡或憎厭,或忽視正在發生的事。我們帶著一連串的期待、評論及批判,來評價自己與他人。我們因而無法理解真相。
如果我們能察覺自己內心竟有這麼多批判,就應該為有所覺察而慶幸。如果我們能把這些批判暫時擺一旁,我們就可以變得專心一意。鈴木俊隆禪師說,我們帶著崇敬之心與昂然興致全然專注,目的並非想操控任何事物,而是要理解何謂真相。我們產生正念後,自然能夠心開意解,一旦我們看清實相的真貌,心靈即可解脫自在。
關於正念,慈濟大學余德慧教授說,正念是一種心態,是自己跟自己最真實的部分相處的態度。正念不是指什麼正確的念頭,而是覺察己身,自我導正。正念的精神領域是專注。當我們靜下來體察身體,我們首先會越過知識的障礙,以比較赤裸的直覺梭巡於自身的存在感,一旦赤裸地接觸到存在感,專注就會發生,所以無論是閱讀、靜坐、行走、做事,都會有同樣的專注。
正念中「正」的意思是「正在當下」,因此正念的含意是「對當下想法的覺察」,這樣的覺察是中性而不帶任何批判意味的,僅僅只是察覺並接受其存在。正念的想法十分簡單,只是要我們把發散在外的注意力再次收束回自己身上,叩問自身真正的感受,一心向內,就能找回內心的平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