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讀書會的專題是閱讀《人性18法則》一書。這本書的作者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他是多本國際暢銷冠軍書的作者,善於從歷史取材,將古老的智慧和哲理化為充滿洞見的文本,供有心追求成功和影響力的人浸淫、汲取。這次他將其如剃刀般鋒利的文筆揮向「人性」,帶領讀者看清決定人類行為背後我人所不知的強大力量,如何影響個體的成敗,左右人類的命運。
葛林認為,人類是社會動物,我們的生活始終圍繞著各種關係存在。理解人類的所作所為,可讓我們更能在社會立足,也是我們所能想像得到最有用的工具,或說能力。少了這種能力,即使擁有異稟天賦,也無法帶我們走得太遠。《人性18法則》將幫助讀者釐清人性、認識自己。
這次的專題就以閱讀《人性18法則》的篇章為主,試著去認識人性、認識自己;進而找出人性的弱點,成就更好的自己。
想要解碼人類行為,一窺人性的奧秘,首先,就要對人性有所認識。關於人性的問題,一直是學術上爭論不休的一個話題,目前沒有個確切的結論。但是大部分人相信人性的存在,相信這是種人類的特有標籤。簡單而言,「人性」即指人的本性,它是個概念,指的是基本的性情、特徵——包括思想、感覺、能動性——人是被認為有本性的。這個術語經常被用來指人類的本質,或者它「意味著」存在人類。
葛林說,我們受制於來自內心深處的各種力量,而這些力量會在意識的水面底下運作,藉此推動我們的行為。我們看到的是結果——包括各種想法、心情與行動——但對於是哪些東西在驅動我們的情緒,迫使我們產生特定的行為模式,我們並不具備意識去讀取它們的能力。把這些從內心深處拉扯著我們的力量,聚攏在一塊兒,然後給它們一個統稱,那就叫做「人性」吧。
人是大自然的造化,與動物界所有生命一樣,人的天然本能和本性,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也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葛林說,人性,源於三樣東西,首先是人腦特有的迴路,二來是神經系統的配置,三則是人類處理情緒的方式。而不論是三者中的何者,都發展並崛起於人類物種一路演化而來的五百萬年之間。我們可將人性中的許多細節,歸因給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所演化出來,用以確保生存的獨特方式──學著與人合作、在較高的層次上去統整我們個人與群體間的行動、透過創新的方式去進行溝通並維繫團體的紀律。這些早期的演化,在我們體內存活了下來,並持續決定著我們的行為。這點即便在看似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中也沒有改變。
總之, 人既有生理上的需要又有社會性的需要,正是由於這兩者有機的結合,才構成了人超然脫離動物界的基礎 。顯然研究人性,不僅要研究人作為生物所具有的一般屬性,更要研究,他不同於其他一切生物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質屬性,而後者也正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所在,從而也正是我們探討人性,認識自己的基本出發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