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心的出路,就能成為一個覺醒的、心靈發展成熟的生命。美國靈修大師傑克∙康菲爾德指出:「在靈性生活中,時候到了,心就會像水果一樣開始成熟、變甜。我們的修行會從青澀、艱難的成長期(尋找、發展、改善自己),轉變成在奧祕中安住,從信賴外在形式轉變為安住於內心。」
這種成熟的靈性充滿了喜悅與整合,既是平凡的,也是覺醒的。這種靈效能讓我們在生活的驚奇之中安住,讓神聖之光照亮我們、穿透我們。以下就是傑克康菲爾德大師提出的有關靈性成熟的十個特質:
(一) 非理想主義。成熟的心不會有完美主義,它安住在存有的慈悲中,而不在完美的楷模裡。非理想主義的靈性不會尋求完美的世界,也不試圖使自己、身體與人格變得完美,不會根據外在某些極度純淨的特殊形象而對老師或開悟抱持浪漫的想法。因此靈性生活並不是尋求收獲或成就,而是去愛和自由。
(二) 仁慈。靈性成熟的第二個特質是仁慈,它是以自我接納為基礎。如果為我們曾有過的無知行為或仍留在我們心裡的恐懼而產生的罪惡感、指責或羞愧,讓我們無法發展出仁慈。了解開放需要慈愛的溫暖陽光。「你不需要當好人,你不需要用雙膝跪行,穿越100里的沙漠,表示悔改。你只需要讓身體這個柔軟的動物,愛其所愛。」
(三) 耐性。成熟的靈性了解覺醒的過程需要經過許多季節和周期,它要求我們作出最深的承諾,在心中坐定,並向生活的每一個部分敞開。真正的耐性不是為了要有所得,也不是為了任何成就。耐性能讓我們向超越時間的事物敞開。佛陀談到要修行十萬大劫的時間,意思不是說要花上無窮的時間才能覺醒,而是指覺醒是超越時間的。覺醒不在於幾周、幾年或幾輩子,而是指現在就以愛和耐性打開自己,進入奧秘。
(四) 活在當下。佛陀說:「只有在我們自己的身體裡,帶着它的心,才會看見束縛和苦難;也只有在此,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解脫。」靈性成熟的第四個特質就是活在當下。靈性的覺醒發生在此時此刻的生活中。
(五) 整合而體證的神聖感。「整合」就是不在生活中製造切割的區塊,不劃分神聖與不神聖;「體證」是指在我們的言語和行為中重視靈性,否則,我們的靈性就沒有任何真正的價值。整合而體證的靈性修行包括我們的工作、愛、家庭和創造力。個人和普世是相互聯結的,靈性生活的普遍真理只能在每一個特定的個人環境中實現。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是我們的靈性生活。
(六) 質疑。靈性成熟的第六個特質是質疑。我們並不是要採納一種哲學,或是盲目遵循一個偉大的老師或一條迷人的道路,而是要體認我們必須為自己而看見,這種質疑的性質被佛陀稱為「擇法」,也就是自己對真理的研究。這種質疑結合了思想的開放,禪宗的「不知道」的心,和一種「分辨的智慧」,能區分有益與無益的事,能一直睜開願意學習的雙眼。
(七) 彈性。佛陀說:「對一位不採納任何觀點的智者而言,這個世界怎麼可能會有任何造成衝突的事呢?」靈性成熟的第七個特質是彈性。靈性成熟使我們像竹子一樣,可以在風中擺動,以我們的心與認識來回應世界,尊重周遭不斷變化的環境。
靈性成熟的人已學會留在當下和放下的偉大藝術,彈性使我們能了解並不是只有一種修行方式,也不是只有一種美好的靈性傳承,而是有許多方式;了解靈性生活不是採納某種特定的哲學、整套信仰或教法,不能據此反對某人或某事。這是一種心的自在,了解所有靈性工具都只是竹筏,用來跨越河流,達到自由。
(八) 擁抱對立面。擁抱對立面,這種能力可以讓心容納生命的矛盾。一個孩子的成長中,有一天終於會了解身邊的人同時有好有壞:有愛,也有憤怒;有慷慨,也有恐懼。靈性的成熟也有類似的發展,我們不再尋找完美的父母、具有完美智慧的上師,也不再嘗試找到全然美好的事物,以對抗全然不好的事物,也不會再區分受害者與施虐者。我們開始了解每一面都包含了對立面。
當我們擁抱生命中的對立面,就容納了自己的生與死,自身的喜悅與痛苦,將兩面看成不可分開的。我們會同時尊重空性和表象形式中的神聖,了解蘇菲派所說的:「向安拉祈禱,但要拴好駱駝。」
當靈性成熟時,我們就能學會接受修行中的對立面:我們需要老師,也要為自己的修行負責;意識有各種超越的狀態,也要以個人的方式實現它們;有業力制約的力量,也有人性全然自由的能力。我們就可以成為靈魂之舞的一部分,以輕鬆幽默的態度擁抱它,與之完全和平相處。
(九) 智慧而慈悲的關係。成熟靈性生活的下一個方面就是關係。我們總是與某種事物相關。我們在一切事物間找到智慧而慈悲的關係,就是找到全然尊重它們的能力。我們對生活中發生的事可能沒有什麼控制力,卻能選擇如何與自己的經驗建立關係。
成熟的靈性就是在關係中接納生命。願意與生活中的一切建立關係,就能產生修行的精神:視一切為神聖的。我們的家庭生活、性欲、社會、地球的生態、政治、金錢,我們與每一種存有、行動之間的關係,都表現出法。
每一個動作都有意義,所有的相遇都和整個靈性生活有關。同樣的,我們遇到困難和問題時的細心和慈悲,就是修行的標尺。成熟的靈性重視社會和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沒有一件事可以從靈性生活中排除。
(十) 平凡。靈性成熟的最後一個特質就是平凡,在某些傳承中稱為「開悟後的修行」,這是在特殊靈性狀態和副作用消退之後的平凡。靈性生活的平凡來自學會信賴的心,來自對生命恩典的感激。當我們就只是自己,偽裝也作假,就能在宇宙中安息。在這種平凡中,沒有高下之分,不需要改善什麼,不需要渴望什麼,只是在愛與了解中向世界的喜悅和苦難敞開。
結語:
「心的訓練」這個專題,從心的功課開始,繼而發掘心的特質與生命的課題,再到成熟的靈性的論述,這是一條從宿命轉向天命的道路,是一次次調心與修心的努力,是所謂的「生命轉軌工程」,或許它就是生命意義的所是。我們來這世上都是要來學習各自生的命課題,儘管每個人的功課都不同,但做功課的途徑卻雷同,都是要從自己的內心做起;回到心的源頭,向內省視,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心的功課。希望這個專題的論述,能幫助你看清楚自己的生命功課,進而找到心的出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