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開始思考,上帝就微笑。」
有人問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請問您與孩子們在一起和與成年人在一起感覺有什麼不同嗎?人成年後最可能的損失是什麼?怎麼避免?」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最大的不同就是『不批判』的那種能力。很悲傷,成年人失去了這個能力。事實上,在禪定的教授裡,需要我們達到那種境界,不批判的境界。因為當你不批判的時候,你是最開心、最快樂的。」
我們為什麼會失去「不批判」的能力?因為我們原本純淨的心被染著了。我們從小就被灌輸各種價值規範,我們藉由判斷事情的對錯好壞來理解我們的世界,根據社會文化所訂的規矩來做出判斷,我們從小就被制約。批判因而成為身為人的一個最大特質。我們一生都活在比較和批判之中。不批判確實是人類最難過關的一個課題。如果沒有了批判,「小我」便沒有把戲可玩。
小我就是虛幻的自我。「我」是一種虛幻的身分認同感,小我就是這個虛幻自我的心理結構。從靈性角度來說,小我就是所謂的無意識。小我的內容因人而異,但是在每個小我中運作的結構都是一樣的。它們都是靠認同和分離為生。
為了要認同這個我,就必須有個相對的他人。小我喜歡抱怨、感覺怨恨,因為當我批判或責怪他人時,我覺得優越感,也比較強大。所以批判就是小我強迫性責怪、埋怨別人的習慣。這個習性已根深蒂固,所以古人說:「禍從口出。」要小心批判這個習性,因為當你開始批判,你就陷入小我二元對立的漩渦,離本性就越來越遠。所以要修行,首先就要修口,從不批判開始做起。
每當我們覺知自心要起心動念批判別人的時候,首先就要覺知自己心中那個「小我」的存在,立即遠離這個「我相」。同時,也要放下別人這個「人相」。如果沒有我,也沒有別人,批判還能因何而起呢?如此一來,這個批判別人或自我批判的事情,就會自生自滅了。只要我們不執著它,它生滅得就非常迅速。
淨土宗的夏蓮居老居士曾說:「我們淨宗同學,如果三年不講話,保證開悟。」淨空法師說,這個話說得有道理,三年不說話,你口業清淨。所以喜歡說話的人,你的功德都從這漏掉了,你不能不知道。君子,當謹言慎行。
如何才能恢復不批判的能力,除了「不可說」或說「也許吧」,也可以練習「不是好話,不說」。「心口俱善」是修行圓成的表現,也是不批判所發揮的智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