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一定是擁有,不執著才能讓你幸福。」
清朝乾隆皇帝有一次南遊出巡至金山寺,與法磬禪師一起站在長江邊,問禪師:「長江一天有多少艘船經過?」「兩艘船!」「怎麼會只有兩艘船?」「一艘為名,一艘為利,所以只有兩艘船。」
其實,名利也就是緣於貪念、執著。人心的貪念、執著是修行上很大的障礙,如果能突破貪、嗔、痴等無明繫縛,自然在人生境界上會有很大的轉機,所以說,「去執著」是修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何謂「執著」呢?「執」字是指我們的心中對某一些事物或觀點非常的固執與堅持之意,而「著」字則是指心境被某一些事物所染著而無法解脫之意,因此所謂的「執著」這兩字在佛教中的另一種名稱即是「我執」或是「住心」。
修行就是要消除我執。一般人常將「不執著」認為是「不要」,因此排斥一切干擾自己的事物。也有的人認為,所謂不執著,就是什麼都不能做。這些都是錯誤的!這本身就是執著,執著「不執著」了。當最後真正不執著時,是自然就沒有執著了,這個時候真正回歸當初了,在那個狀態當中,本來就不執著,本來就沒有妄想。《金剛經》中提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執著,即是無住,只要不住在境界上,不為境界所轉,這念心就能保持清明,就能產生智慧。
修行要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一個修行的人,應該就是一個懂得生活的人。對心性的修行是沒有空間與時間限制的,它是無時無刻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的,在行、住、坐、臥與舉手投足之間,放下自己的固執、是非、計較的觀念,對每一個念頭都要非常積極地面對、接受、處理和放下,這就是修行。修行,就是要學會過一種不執著的生活!
執著就在造業。人帶著「業」來到這世上,「業」是我們的所作所為;有因必有果,輪迴是其必然結果。佛教的業與輪迴是相互關聯,它們是互為因果的。人的一切行為造作,都是藉由身口意而顯發出的,因此修行就是將身口意三業清淨。所謂「三業清淨佛出世,三業不淨佛滅度。」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修持三業清淨而得成佛道。
如何才能身口意三業清淨?「不對抗」——不用暴力,全然接納就是清身業;「不批判」——修口正是清口業;「不執著」——去除貪嗔癡就是清意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