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莊思想與智慧 (德行天下 得道者昌

 

道德經》計八十一章,這八十一章又分為兩個部分:前三十七章合稱為《道經》,後四十四章合稱為《德經》。「德」與「道」在老子的思想體系中有著同等的地位。兩者之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形而上的「道」,落實到物界,作用於人生,便可稱它為「德」。換言之,落向經驗的「道」,就是「德」。

 

天之「道」是恆常的、是周遍的,而人之「德」則是透過個人而實踐的。是故可知,「道」是為主,而「德」是為從因此有「德」之人的一切動作,必定都是依從天「道」而行的。

 

老子所說的「德」到底是什麼

 

我們先看看「德」字的淵源。商朝甲骨文中有「德」的象形字,學界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耕種使種子發芽養育生命。另一種解釋為眼睛看路,走正道。

 

先秦文獻中對「德」的用法,主要是與民眾生計、與創生有關與眼睛看路走正道似乎關係不大。例如《左傳》:「民生厚而德正。」人民生活富裕了,「德」就正了。《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大的「德」,就是把生命創生出來並且維繫生命系統。

 

道德經》:「道生之德畜之。」老子說 「道」創生萬物,「德」畜養萬物。由此觀之老子所用「德」的概念,與甲骨文「德」的形狀似耕種以求種子發芽以養育生命是一致的,就是生養生命是一種生生之用。道體德顯,「德」是「道」在人世間的運作與結果。「德」是以生命為中心,依「道」而發育和養育生命。理解了「德」的意義,再繼續來讀《道德經》中有關「德」的內容。

 

在《道德經》中,「德」具有多種樣貌,在此僅擇其較常用者,加以淺釋如下:

 

〔一〕玄德深不可測    

在諸多德性中,老子最推崇「玄德」。「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於大順」玄德即是道之性

 

〔二〕上德虛懷若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者德是從自然中流露出來,不像下德之人,時時表現自己有德,居心為德,反而無德。

 

〔三〕常德永恆自然

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老子用嬰兒、樸、谷來形容常德,可見常德是具有純潔、無知無欲、素靜、靜寂之特性。

 

〔四〕孔德惟道是從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河上公注:「孔,大也,有大德之人,無所不容。」有大德之人,完全順著自然之道而行,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亦是不爭之德。

 

「德」字的涵義就是有益生命,所謂「得道者多助」有德就能得道就能讓生命繁盛興旺。「得道者昌」所以老子要我們修德

 

如何修德呢?包括一系列的修持。「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博。

 

老子說從自己出發,做有益生命熱愛生命之事,是真的德性。家人和家族修德,這樣德性就有富裕了。鄉里人修德,德性就生長了。邦國之人修德,德性就豐盛了。天下人都修德,德性就博大了。老子強調「尊道貴德」。尊道的先決條件是貴德,貴德就是要在日常中不斷地積累實踐。在內在的修持上和外在行為中努力按照「道」的理念和法則去做。

 

然而「德」的具體內容為何?「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德若渝。」老子說,最高上的「德」看似空虛而無法辨識;最廣大的「德」看似欠缺而無法持久;最剛健的「德」看似柔懦而苟且怠惰;最樸素的「德」看似汙濁而棄之不用。「正言若反」,老子有關「德」的解說,往往更似是而非,因為「德」離我們的生活太近了,剪不斷,理還亂。所以在解悟上,「德」比「道」要更難一些。所以大家對老子的「道」的認同較接近,對其「德」的見解就較分歧。例如老子有關「棄智」與「愚民」等的論述。

 

「德」是「道」在人世間的展示。但是,「道」之體玄奧不可知,「德」之用也不是世人所易拿捏的;「德」和「道」這兩者該如何牽連又如何貫通融合呢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這句話說明了「道」與「德」的關係。「反者道之動」中的「」字體現了道對事物的作用機制:反覆循環物極必反與相反相成。理解「道」的運行機制,在人世間行道就能掌握「弱者道之用」之妙。柔弱晦暗才是運用道的好時機。「弱者道之用」就是「德」的指導原則。就此,也可說,「道」是體,「德」是用。

 

以「強」跟「弱」來說明「反」的運作(1)循環反復強跟弱是會變動的(2)物極必反:強到了極點會轉弱;(3)相反相成:強跟弱是相輔相成的。

 

強跟弱是會變動的;如何使自己變強而永不轉弱,也就是老子所謂的守弱之道。守弱的要訣,老子主張謙下虛懷若谷」;也就是說不可以自滿,因應環境變化,永遠努力找出自己的弱點,如此才可以維持住轉強之勢。

 

「弱者道之用」正是「德」的內涵。也是「反者道之動」的實踐。理解「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之理,我們對「道」和「德」才算有了初步的認識,接著,我們就再進一步地去發掘老子的智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青松讀書會 的頭像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