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除了大乘、小乘、五乘佛法外,佛教的修行還有信解行證,戒定慧三學、聞思修三慧、止觀雙修、四禪八定、境行果,以及五停心觀等的修行方法與次第,也都是得度之道。這些修行次第都是為了引導眾生從煩惱的此岸走向覺悟的彼岸,從迷執的凡愚走向解脫的聖道,一切眾生能夠如實奉行實踐,最後終能證悟得度。

一般而言,學佛要經過四個階段,是「信、解、行、證。」 信是信受,解是了解,行是修行,證是明證。

「信」為學道所依,但必須是要正信才行,除了正信,也要深信,才會產生力量,有了信力,可以破除煩惱障礙,不再迷思。

思惟事物之理而能有所了知者,稱為「解」。了解道理,不會有無明,是修行的前方便,否則變成盲修瞎練,浪費時間,徒勞無功。

「行」意謂動作、行為。指為到達悟境所作之修行或行法。如行解相應、行說一致、教理行果之「行」,意即對於知解言說之實地踐行。

「證」為修習正法,如實體驗而悟入真理,稱為證;即以智慧契合於真理。依其所悟,能證得智慧之結果,稱為證果。或次第履行修行階段而證,稱為分證。

淨空法師說,「信解行證」,第一個是相信。真聽懂、聽明白了,你才會真有信心。沒有聽懂,信心怎麼建立?有了信心之後,要認真去求解,要徹底的明瞭,沒有懷疑,然後落實到生活上,那叫行,那叫修行。修行,不是每天念經是修行、每天聽經是修行,這不是的,這是解。念了之後、聽了之後,怎樣把它變成自己的生活,這叫行。行是生活,我們的生活跟佛講的相不相應?不相應,那錯了,我們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修正錯誤的行為。錯誤的行為有三方面, 第一個是思想、念頭,第二個是言語,第三個是行動,身口意,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行成熟了,從行當中證明我所解的、我所信的是真實不虛,這叫證。信解行證,這真正學到東西。所以一定要注意,不怕問,應該要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青松讀書會 的頭像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