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注意到——如果你以全副心神與某物相應,事後你不會有太多的記憶;當你並沒有付予全部心力地應對某些挑戰時,就會產生矛盾掙扎,由此又衍生出困惑及苦樂的感受。這種掙扎強化了記憶,其他的記憶又來助長這個記憶,於是這個記憶群便成了生活中各種反應的主使者。
克里希那穆提說,凡是來自記憶的東西都是陳舊的,因此其中沒有自由。意念之中根本沒有所謂自由這樣東西,全都是一些毫無意義的妄想。意念只是記憶、經驗及知識的反應,毫無創意可言。正因為它的陳舊,使得你在剎那間所看到及感受到的愉悅和震撼也變得陳舊不堪。你只能從陳舊的,而非嶄新的經驗中引發快感。在嶄新的當下,根本沒有時間的存在。
因此果你能觀看所有的事物——一張臉龐、一件彩衣、在陽光下閃爍的水面,或任何使你愉悅的事情,而能不讓快感滲入;也就是說,如果你能觀賞它們,而不期望重複這個經驗,那麼痛苦及恐懼便無從生起,只剩下無可言喻的喜悅。
好好觀察你自已,你會發現,就是這種想要重複快感的需求,才不斷帶給人掙扎與痛苦,因為它絕不可能和昨天的感受一樣。不只是你的美感需求,甚至在心靈本質上,你都拚命想重複同樣的愉悅經驗,結果卻因為沒有得到滿足而傷心失望,你通常會變得焦躁、忌妒和怨恨。你害怕得不到自己所要的,也害怕失去自己所擁有的。
這種種現象都可歸結於「恐懼」兩個字,克里希那穆提說,如果我們探入內在的恐懼,往往會發現我們的整個社會結構就是奠基在享樂主義之上的(也就是追逐快感),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在追求快感,但只要人們追求快感,就一定會滋生恐懼。恐懼與快感是如影隨形的,這是很明顯的一件事。
你既然已經明白,只要一開始追逐快感就有痛苦相隨,你將如何抉擇,如果你想要停止對快感的追逐(其實也就是停止痛苦),你就必須全神貫注於快感的形成。克里希那穆提說,我們應該正視快感的整體意識及其價值,然後才能享有生活的喜悅。喜悅不是想出來的,而是當下直接的感受,你一去想它,它立刻轉為快感。所謂「活在當下」, 就是在剎那間領會其中的美及喜悅,而不眷戀它所帶來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