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時,比約恩到泰國北部的一家道場,參加為期一個月的英語冥想課。但只過了四天,他受不了冥想時出現的種種瘋狂念頭,就逃出了道場。
離開道場那晚,他坐在清邁市中心,拿著一瓶紅酒,心中納悶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他說,他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冥想為甚麼會這麼困難?
比約恩說,很多人在剛開始冥想的時候都會犯同樣的錯誤,以為自己的思緒會逐漸平靜下來。但事實完全不是這樣!你可能會擁有片刻的平靜,但也僅此而已。然後,各種混亂、橫衝直撞、完全未經檢視的想法紛紛出現。原本期待的平靜因而完全變了樣,反而讓人坐立難安。
通過冥想,他才發現,在大部分的時間裡,他的思維其實都在受著一隻巡迴猴子馬戲團的操控(心猿意馬)。對他來說,控制內心的猴子馬戲團一向是個挑戰,他每天都要用幾個小時冥想,即使在這種高強度的密集訓練下,他仍然花了好多年的時間才摸清門道。
關於冥想,比約恩說,一開始的確讓他如坐針氈,但他喜歡和那些已經開啟探索內在之旅的人相處,原因之一就在於,這些人已經發現了大腦中的混亂,因此能在自己和這些思緒之間製造一定的距離。而這,也必然會讓他們變得更加謙遜。
和不會時刻把自己和自己的理念太當回事的人相處,讓人神清氣爽。而且,我們反倒可以在共通的領悟中找到共鳴:「我還沒有完全靜下心來,你也沒有完全靜下心來。我並非完全清醒與理智,你也並非完全清醒與理智。我的腦海裡偶而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些瘋狂的念頭,你也一樣。我對某些事情會產生過激的情緒反應,你也一樣。」
與自己的念頭拉開一點距離,能夠幫助你更好的認清自己的思維過程。比約恩說,你會開始意識到,其他人也會面對跟你一樣的問題。這樣一來,你便更容易注意到人類共通之處,而不是人與人之間的分歧。
無論我們是誰、來自何處、背負著怎樣的過去,就內心活動而言,我們之間往往有很多共同點。承認這一點並更清晰的加以審視,我們就可以更容易的脫下粉飾,不再佯裝自己對一切都盡在掌握。這也能讓我們更加願意互助和分享,用真心照見彼此。相比於相互競爭,我們可以彼此互利互補,為不再淪為孤島而欣喜。我們可以互相學習,不再懼怕失敗。我們可以認識到彼此美好的優點,而不必踏出那可嘆的下一步:暗自自慚形穢,抨擊自己不如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