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青松讀書會 ※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英國的道場期間,比約恩負責的行政工作日益增多,他感覺到壓力。比約恩說,沒想到,僧侶也有被重壓所擾的時候。眾所周知,在重壓之下,想要放棄對於控制的渴望會變得難上加難。

比約恩的工作夥伴注意到了他的壓力,因而對他說:「納提科,別忘了給奇蹟留點空間。」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泰國生活了七年之後,比約恩離開泰國去到一間設在英國的道場。這間道場的住持阿姜索西托,是一位讓比約恩佩服得五體投地的僧侶。

阿姜索西托擁有真正的良師益友應該擁有的特質 ―― 一種對時機恰到好處的拿捏。他總是能夠在對的時間向對的人說對的話,而且還總不忘在這些教誨之中注入滿滿的愛。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理痛苦是人類發展過程中一個無法跳過的階段:每個人都經歷過,也完全符合人性。正因如此,比約恩說,我們會相信那些自我傷害的念頭,那些讓你我的生活變得艱難沉重、紛繁複雜的念頭。

心理痛苦源自何處?我們人類經歷的大多數心理痛苦,都是自願和自己造成的。這是佛陀最偉大的一個發現。無論是顯意識還是潛意識來說,我們的內心某處都明白,生活中的很多困難都是由我們自己的想法造成的。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曼特羅,即語音冥想,是梵文,類似冥想期間念的咒語。

比約恩說,在道場,每週一次,會舉行通霄冥想。雖然時而也會穿插吟唱和頂禮,但幾乎整晚時間都是在靜默冥想中度過的。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約恩非常喜歡聽故事。接下來,他將跟大家分享兩個他喜愛的故事。

第一則是關於某人爬山的故事。某人爬山爬到了半山腰,由於山勢陡峭,山路又窄又滑,他一個不小心,腳底打滑竟從山崖邊跌了下去。他伸出雙臂,拼命想要抓住什麼。神奇的是,他成功地抓住了一顆從岩石上水平伸出的小樹,就這樣掛在了樹上。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約恩決定出家,選擇在泰國的國際叢林道場修行。他決定出家時,其中的一個渴望就是:他終於可以獨處,徹底享受一人的清靜了。

他到了國際叢林道場之後,這才發現,他的這個想法不得不有所改變,他清楚的意識到,他加入了一個全年無休的群居團體。而這個團體的成員,則是一些他所見過的最古怪的人。他說,他不但無法獨處,很明顯的,社交訓練勢必成為他出家生活的一部分,這是他之前完全沒有料到的。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約恩在泰國的國際叢林道場修行,這個道場的創辦人,就是知名的阿姜查大師。有一次,阿姜查坐在道場外叢林中的一張小竹榻上,四周圍著僧尼,他拿起一把砍刀,舉在面前,說了這樣一段話:「你們知道嗎?從某種程度來說,我們的心智就像是這把刀,想像一下,如果我不斷地使用這把刀,切塑料、混凝土、玻璃、金屬、木頭和石頭,那麼刀很快就會變鈍,無法有效地完成工作。反過來,如果我讓刀在鞘中休息,只在砍柴或砍竹子的時候使用,那麼這把刀就會長久保持鋒利,能夠快速而高效地完成工作。」

比約恩說,他喜歡這個比喻。為了讓自己的心智最有效地發揮作用,達到如我所願的敏銳和高效,不時的休息是必須的。在西方世界,尤其是在商界,人們總是說,聰明才智可以勝過幾乎所有一切,他們極力強調理性。然而,我們所擁有的,不僅僅是理性。除此之外,我們還擁有另一種獲取知識和做出決定的方式。我們擁有般若時刻,也就是佛教徒所說的「智慧」。在他們眼中,冥想和智慧之間存在著明確、緊密的關係。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6歲時,比約恩到泰國北部的一家道場,參加為期一個月的英語冥想課。但只過了四天,他受不了冥想時出現的種種瘋狂念頭,就逃出了道場。

離開道場那晚,他坐在清邁市中心,拿著一瓶紅酒,心中納悶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他說,他不是一個輕言放棄的人,冥想為甚麼會這麼困難?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約恩說,在我結束出家生活回到瑞典之後,一家報紙對我進行了採訪。記者問我:「在作為森林派佛教僧侶的十七年中,你學到最重要的東西是甚麼?」

他向內觀照,不久,答案便從內心某個靜謐之處浮現而出:在這十七年夜以繼日的精神訓練中,我最珍惜的收穫在於,我學會了不再盲目相信自己的每一個念頭。這就是我的超能力。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