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別跟死亡見外,就去認識它,習慣它,跟它混熟。讓我們永遠先想死亡再想到其他事情。任何時候,都讓我們在想像力中,用各種角度去翻轉它......。死亡在哪個轉角等著我們,誰也說不準,那就讓我們反過來在每個轉角等待它吧。預想死亡就是預想自由......。誰能學會死,就能放下奴性。知曉如何赴死,我們就能不受操控、摔開一切阻礙。」––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德・蒙田

否認死亡的法則(The Law of Death Denial –– 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忌諱死亡這個話題並避免思考死亡。其實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死亡的必然性應該時刻在我們的腦海中。理解生命的短暫讓我們充滿了目標感和緊迫感,去實現我們的目標。訓練自己去直面和接受這個現實,讓我們更容易應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分別和危機。知道自己終有一死,我們就會懂得人生的比例與分配問題,明白在這短暫的存在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我們愈是意識到自己不會永遠活著,就愈能在當下的各方面感覺到自己真正活著。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代之間的短視法則(The Law of Generational Myopia 你誕生在哪一個世代,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你是誰,你是甚麼樣的人。你所屬的世代跟每個世代一樣,都會想跟上一世代有所區隔,我們往往希望與上一代劃清界限,建立新的世界氛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形成了一定的品味、價值觀和思維方式,隨著年齡增長,這些代際價值觀和思想往往會將我們與其他觀點隔絕開來,限制我們的思維。

本章主要在闡釋世代之間的差異與變化。身為人性學習者,你必須清楚世代之間的短視法則,不跟隨「逢上一代必反」,讓心靈開闊,靈活地能從上一代或下一代的角度去看事情,這樣就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東西,由此我們的價值觀會變得更完整。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絕對不是什麼溫柔好客、渴望愛的生物,人只不過是會在遭到攻擊時捍衛自己的一種生物......。強烈的攻擊欲望是與生俱來,是人的一種天賦。」⼀⼀佛洛伊德

人都喜歡自認為是愛好和平、和藹可親的社會一份子。葛林說,我們骨子裡是社會動物,我們相信自己忠於所屬的社群,只不過時不時,我們都會在行為上自己打臉自己。那或許是因為我們的工作保障受到威脅,或許是因為有人阻礙了我們的職涯升遷,也可能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懷才不遇,還是我們經濟出現了困難,再不然就是我們在親密關係中覺得有無法改變伴侶行為的挫折感,乃至於我們懷疑對方即將把我們甩開。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章主要在闡釋身為領袖所需具備的的特質與權術。

反反覆覆的法則(The Law of Fickleness 人們對權力者總是存在矛盾心理:對當權者總是拿不定主意又愛又恨。人們希望被領導,但同時也想要自由自在;他們希望受到保護而享受繁榮昌盛,但又甚麼都不想犧牲;他們一面尊王,一面又想弒君。當你是一個團體的領袖時,人們隨時準備在你顯得軟弱或遭遇挫折的那一刻反過來對付你。不要認為要贏得他們的忠誠,你就需要顯得與他們平等或成為他們的朋友;現實是別人會懷疑你的力量,會猜忌你的動機,會口服而心不服地接受你的領導。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依附群體,人在團體中會變得比平日退縮或激進,從而顯露出我們性格中發展較不完全的部分。葛林說,在他人身邊,我們會很自然地擔心起他們如何看待我們。我們會覺得有壓力要融入環境,我們會開始拿群體的正統為模子去塑造自身的思想與信仰。我們會在無意識間模仿起團體中的其他成員,包括外貌、言談、想法。人是社會性的動物,這種社群力是屬於原始本能的人性。

社群力本身沒有好或壞的問題。社群力單純只是人性中的一種生理學元件。葛林說,但這種古老力量的許多面向放在現代生活中,其實都具有相當的危險性。在軍事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這些集體反應只會導致我們去訴諸不必要的暴力,包括種族滅絕的惡行。整體而言,社群力降低我們的獨立與理性思考到甚麼程度,我們就會被拖進原始而不合時宜的行為模式到甚麼程度。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頭蒼蠅法則(The Law of Aimlessness 動物與人不同,它們憑藉本能來引導自己避開危險,而我們人類則必須依靠我們有意識的決定。當涉及我們的職業生涯和處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時,我們會感到缺乏方向,因為我們的情緒和他人的意見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我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包括品味和傾向,進而找到自己的使命。如此我們就會信賴自己,知道自己該避開哪些戰鬥並繞道而行。即便是自我懷疑或失敗的瞬間,也都是有意義的,因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有了這樣的能量與方向感,我們的行動方能銳不可擋。

葛林說,在今天的世界裡,我們身而為人面對著一個很特別的難解課題:大學一畢業,我們就會發現自己被狠狠甩進就業的世界裡,而那是一個沒人會對你客氣,競爭非常激烈的世界。各種可能影響我們未來每一天的問題,我們都得自己做出決定。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子漢身上最美的,就是其有點女性化的地方;女人家身上最美的,就是她有點男性化的地方。—— 美國知名作家蘇珊.桑塔格

男女有別的法則(The Law of Gender Rigidity 我們每個人都有男性和女性的特質——其中一部分是基因決定的,另一部分來自異性父母的深刻影響。但在社會中需要呈現一致的身份時,我們往往會壓抑這些特質,過度認同所期望的男性或女性角色。而我們為此付出了代價。我們失去了自身人格中重要的稜角。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變得僵化。因此我們要重新與內心的男子氣概或女人味搭上線,讓自己以真我在旁人面前展現出魅力。總之,你該做的不是去扮演別人期待你擁有的性別角色,而是去創造出真正適合你的性別角色。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我膨脹的法則(The Law of Grandiosity 我們身而為人,內心深處都有一種自視甚高的需求,往往會高度評價自己。因而產生自大的傾向。我們忘記了運氣可能在成功中起到的作用,或者忽視了他人的貢獻。我們想像自己是命中註定的成功人士,反而使得我們的成功不會持久。

葛林說,我們內心都潛伏有一種弱點,這種弱點源自於高估自身能力的天性。我們內心有一種需求,就是要感覺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別人優秀−−聰明、美貌、魅力、人緣、品德。這種自戀不見得是壞事。一個程度內的自視甚高可以讓我們帶著自信去迎接挑戰,去突破自我,去有所學習。然而一旦我們體驗到了某種成功比方說受到眾人或團體的矚目,獲得升遷、創意與獲得金主投資等,這種自信就會一下子上升太多,而這時我們的認知就會與現實產生過大的落差。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會被自我感覺與幻想牽著鼻子走。成功會產生一種我們抗拒不了的牽引,而這股牽引力會蒙蔽我們的心靈。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欣羨法則(The Law of Envy 人類天性中有一種自然的驅使,就是與他人相比較。我們不斷地衡量人們的地位、受到的尊重和關注水平,注意我們所擁有和他們所擁有之間的任何差異。對於我們中的一些人,這種比較的需求成為激勵我們在工作上尋求突破。而對於其他人,它可能變成深深的嫉妒——自卑和挫敗感導致隱藏的攻擊和破壞行為。我們要學著消彌自身獲得的注意力,藉以彈開別人的「羨慕攻擊」。另外,也要學著用內在標準來肯定自我價值,以跳脫是想跟別人比較的輪迴。

這一法則主要在講「嫉妒」。葛林說,欣羨常發生在朋友之間,也是在朋友之間具有最大的殺傷力。我們一般會以為朋友與我們反目,是因為在雙方互動關係中出了什麼事情。我們沒有意會到在朋友的這些種種反目行為的底下,燒著的是著名的欣羨的熊熊妒火。在各式各樣的人類情緒裡,羨慕絕對是最讓人頭痛也最不好對付的一種。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化法則(The Law of Repression 人鮮少表裡合一。潛伏在他們禮貌與友好的外表下,無可避免地會是陰影中的黑暗面。當中存在著不安全與攻擊性、存在著他們小心壓抑著而不被公眾目睹的自私衝動。此一黑暗面一旦外洩,就會展現為讓你百思不得其解且對你造成傷害的行為。學著去看懂陰影人格的特徵,讓這些人格在產生毒性之前就能為你所避免。你也必須意識到你自己的陰暗面,只要能意識到自身的陰暗面,你就能對其進行控制,並將潛伏在你無意識中的創造性能量加以疏導。將黑暗面融入到你的人格中,你就能出落為一個更完整的人,並由此散發出一種真誠而誘人的吸引力。

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黑暗面。在本書中列舉的人物是前美國總統尼克森,書中描述:光明面的尼克森「甚是體貼、甚是溫暖、甚是感性、寬容而良善」。黑暗面的尼克森則「心浮氣躁、憤世嫉俗、凶神惡煞」。尼克森的這兩面處於「永遠的衝突中」。葛林說,我們其實跟尼克森很像。你做為人性學生的功課,就是要確認出自己人格的黑暗面,並加以細究。只要經過一番有意識的審視,其殺傷力就會消失殆盡。有了這樣的自覺,你自處起來內心會比較平衡,對外也會比較能寬以待人。

青松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